大加速(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
作者简介
罗伯特·科尔维尔(Robert Colvile)是一位政治评论员、作家、资深互联网媒体人。 他目前担任《CapX》的总编辑,此前曾任BuzzFeed 英国区新闻部主任和《每日电讯报》评论编辑、首席作者。 罗伯特拥有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学位,是SKY新闻台特约学者,并且是PS21(21世纪研究项目)的全球研究员。
内容简介
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做得更快。 ——黑莓平板电脑的广告口号 “谷歌已死。”比尔·阮(Bill Nguyen)说这句话时 漫不经心,几乎可以说是轻率,反正不像是宣布真相,倒 像是提起尽人皆知的消息。他仿佛在说:什么,你们还不 知道吗? 那是2011年5月,这个打扮利落、彬彬有礼的小个子 越南裔美国人是科技行业的新贵。他在40岁之前创办了多 家成功的公司,最近的一家则被苹果公司收购。他刚为新 建的照片定位分享网站Color筹到4100万美元的资金。这 家网站受到大肆炒作,被吹捧为“奇迹”“变革”,有可 能打败谷歌和脸书(Facebook)的新新事物。英国《每日电 讯报》(Daily Telegraph)邀请他前往伦敦总部,向报社 记者发表演讲,他答应了,这被报社管理层视作一件了不 起的重要成就。 阮的这句话基本上是在说,网络正逐渐偏离谷歌开创 的自动模式,转而采用脸书所使用的社交模式,即你所看 到的网络内容是你的朋友从他看到的内容中选出来的。他 这句话还隐约暗示,谷歌的魔力已经消失,已不再是科技 行业最酷的公司。比谷歌更有活力、发展更快、理念更时 髦的新公司正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将其取代,比如他创立 的Color。 我们把时间往前快进几周。很明显,Color惨遭失败 ,华丽的失败。阮的态度发生了惊人的转变,他不得不承 认,他想吸引的用户群已在脸书安家,并且无意搬迁。在 接下来的数月里,Color被彻底重建,最终不过是成为脸书 庞大的生态系统中的又一款应用。一年半内,这家公司将 会彻底关闭。 这个故事讲的只是高层的狂妄自大吗?还是它仅仅是 在告诫我们,硅谷那些痴迷新奇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有多糊 涂?恰恰相反。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商业界所奉行的颠 覆性创新文化的一些极其重要的方面。我们将在本章看到 ,这种文化推崇野心、速度以及能改变世界的想法。在其 影响下,成功的回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失败的代价 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文化建 立在科技发展的加快、商业运作的加快,尤其是消费者品 位和需求更新加快的基础之上。 芯片改变一切 Color和许多科技公司一样,其运营的核心理念是速 度。它的APP的思路是,仅仅使用手机,你就能拍摄高清数 字图片,并让它瞬间出现在身处另一个大陆的朋友的屏幕 上。 这个想法现在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在当时很新奇,因 为它需要依赖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数据传输速度。 计算机运算能力的迅速升级是驱动大加速的最显著因 素。关于这点,最著名的例子是摩尔定律(Moorets Law) 。1965年,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 (Gordon Moore)提出,单个集成电路上可容纳晶体管的数 量一直是每两年翻一番(最初的表述是每年翻一番),而且 会持续以这样的速度增加。对于计算机行业来说,这个预 1.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从不懈怠,他坚信快的事物必将取代慢的事物。颠覆自己,否则你将被颠覆。 2.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一个速度狂,一个极简主义者。“如果不够快,那就死定了!” 3.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相信,他们不过是顾客的奴隶,更快的事物随时会出现,只有彻夜无休的编程马拉松才能让人心安。 4.英国顶级新闻记者、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21世纪项目全球研究员罗伯特·科尔维尔为你历数这世界加速狂奔的方方面面。剖开混乱繁杂的事物表面,带你看清全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