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故宫:从故宫到长城

讲给孩子的故宫:从故宫到长城
作者: 祝勇
出版社: 天天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讲给孩子的故宫:从故宫到长城
ISBN: 9787501617456

作者简介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出版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 任《辛亥》《历史的拐点》《苏东坡》等大型纪录片总撰稿,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

内容简介

从故宫到长城·绵延不绝的历史与回忆 故宫与长城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它们之所以受世界瞩目,除了宏大的建筑规模,背后还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更加紧密的联系。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城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也是最宏伟的建筑防御工程。它们矗立在中国大地上,见证着历史,更影响着历史。从故宫到长城,从有形到无形,我们便得以见证这种影响发生的全部过程。 长城以其巨大的体积,进入各式各样的史书。所有的史书都以它为荣,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长城历史的讲述。 我曾经爬上绥中县西部山区的锥子山,在这里,可以看见一种神奇的长城景象——三条长城线路在这里交会。长城由东西南三面而来,抵达锥子山的石壁间,锥子山就像一个硕大的敌台一样,把三道长城聚拢在一起。于是,这里成为我观看长城的最高视角。但我的视野毕竞是有限的,长城永远是比我们视野更大的存在。只有它的修建者对它的秘密了如指掌,而他们早已化为长城脚下的泥土,成为长城基石的一部分。长城在远比我们视野庞大得多的范围内存在着,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蜿蜒生长。 长城如同一条刻度精确的皮尺,镌刻着我们的里程。在荒漠、山谷或者高原上,我们那么容易就通过长城确认了自己的位置。 城垛、烽火台、城楼,按照某种固定的节律,反复出现。重复,容易使建筑本身显得单调和乏味,但长城的设计者却表达了他们对重复的迷恋,那些石质的城墙也在无休无止的重复中获得了一种巨大的震撼力量,与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遥相呼应。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观望长城,它都有一种气吞万里的气势,一种跳跃奔腾的节奏,像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道雨后的彩虹、一段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漫长的一生。 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条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但是,还有一种长城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必须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想象。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看见它,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别的器官。因为这种长城已经被掩埋在地下,不同朝代的荒草已经一层又一层地将它覆盖。这种长城以遗骨的形式存在着,它是过去的长城,是长城的始祖,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长城,都是继承了它的遗志才建立起来的——所有看得见的长城,都是由那些看不见的长城繁衍而来的。 ?故宫建成六百年,祝勇讲给青少年的“故宫”精品读物 2020年是故宫(紫禁城)建成600周年,600周年的余波,关于“故宫”的文博知识风起云涌。祝勇的“故宫系列”作品备受好评,他的文字通俗易懂、文史知识渊博,适合青少年阅读。 ?顺应“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推进,走进长城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至关重要。本书顺应“四大国家文化公园”政策的推进,带领青少年走进长城的历史,让更多青少年了解长城、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七个维度解读回顾长城的壮阔历史,见证“世界建筑奇迹”的崛起,感受华夏文明的不息脉搏 本书以主题+问题的形式,从时间、人物、地点、原理、价值、战争、结局7个维度,带青少年回顾长城千百年来的壮阔历史。最早的长城建在哪里?秦始皇如何组织修建长城?长城中蕴含着什么“科学定理”?长城对中华文明的缔造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本书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关于长城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知识,通过长城窥探中华文明延续千年的不朽魅力。 ?飘逸凝练的文字与珍贵生动的图片互动,增加注解和知识小贴士,方便青少年阅读 祝勇散文化的文字搭配大量著名摄影师李少白的珍贵长城影像,带来阅读的视觉盛宴。此外,对一些比较生僻的字词,配注音及注解,并增加“知识小贴士”扩充背景知识,便于青少年阅读、理解、记忆。 ?精美设计,文艺新颖,内文四色全彩印刷,符合青少年阅读审美 全书收录近40幅高清长城摄影作品,涉及北京、甘肃、山西、辽宁、河北等多地,纸上呈现屹立于中华大地的建筑奇迹;封面设计独特清新,内文采用四色印刷,以高精度印刷工艺,做工精良,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