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布上的乡愁(老建筑老物件老传统)/新时期嘉定作家群文学丛书

土布上的乡愁(老建筑老物件老传统)/新时期嘉定作家群文学丛书
作者: 楼耀福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土布上的乡愁(老建筑老物件老传统)/新时期嘉定作家群文学丛书
ISBN: 9787549628919

作者简介

楼耀福(1946-),男,上海作家。1973年11月开始发表作品,早年著有长篇小说《落叶潇潇》(与殷慧芬合作),中短篇小说《拉幕的人》、《彼岸》等。近几年出版《上海闲人》、《海上寻珍》、《月河淘旧》、《唐滔和他的虞山》、《吃茶笔记》等散文集、文化专著多部。

内容简介

老屋旧瓷 浦东的老屋终于要拆迁了,我在屋里走来走去,内心 涌突的情感怪怪的。从懂事开始,我对老屋没有太多的好 感,拥挤、破陋,夏天潮汛来时,河水可漫到床边,冬天 北风从窗缝中钻进来,我那写作业的小手刀割般疼痛。 1965年,我离家去嘉定谋生,19岁的小伙子竟有新生般的 解脱。 可是此时,面对不久将被推土机化为断壁残垣的老屋 ,心中却充满眷恋。望着年迈的母亲,我问:“有什么旧 物可以让我留作纪念的?”母亲说:“有什么昵?旧凳老 椅,早些年破损了,都当柴烧了。紫铜的暖锅、脚炉,困 难的日子里都卖给收旧货的,换钱了。”她唏嘘着,似乎 在回首昔日一个个苦难的门槛,饱含悲哀。作为贫困人家 的主妇,母亲大半辈子在生活中挣扎,把我们兄妹七个拉 扯成人本不易。我不再言语。少顷,她说:“想起来了, 还有一把老茶壶,两只‘鸭船’。” 她颤颤巍巍地把它们从橱里找出来,一把直筒壶,两 只“鸭船”,不算精致,瓷上的画却颇生动。直筒壶高15 厘米,壶底直径13厘米,壶壁绘有渔樵耕读五人,一老翁 正在垂钓,笑容可掬,后面一年轻樵夫和耕者正满怀期望 地等待鱼儿上钩,渔翁膝下一儿童在读书,另一儿童则手 抚鱼箩等待收获。四周绿柳桃花岸石清流,春光明媚。有 意思的左边两行小字,虽已模糊,内容仍依稀可辨,大意 是渔翁钓鱼樵夫取,与友共享,落款为“余剑守于珠山” 。背面草书“客来茶当酒,江西永鑫福写”。壶底有火红 印记。 相比之下,“鸭船”上题款的珠山汪永太,当年倒是 浅绛瓷绘名家。“鸭船”高6厘米,口径呈海棠花状,长端 为26厘米,宽端为19厘米。图案均为高士稚童,山野绿树 ,颇具雅趣。一件上写“诗书教子胜带金锄”,落款年月 为“丙午仲秋”,即光绪三十二年;另一件写“闲与儿童 同玩赏”等字句,落款“丁未仲冬”,即光绪三十三年。 清末,景德镇把浅绛画技法运用到了瓷画中,内容不 乏花鸟、人物,逐渐自成一体。后人称之为浅绛彩瓷,从 清末到民国初,活跃了六十多年。后因介入的匠人渐多, 水平参差不齐。但汪永太的浅绛瓷绘,仍被世人所赞赏。 这几件旧瓷,我依稀记得是阿爷留下的。阿爷从宁波 乡下到十里洋场闯荡,在浦东张家浜畔的“源记”酱园打 工。“源记”倒闭后,老板把这十几间老屋托他代管,其 中出租屋的租金算是给阿爷的养老金。我出生的那年,阿 爷刚故世。虽没见过他,但从他用过的器皿中,我仍会感 受到他那时的气息。“鸭船”内底所刻“源记”两字,便 是再清晰不过的注释。 记忆中,每年夏天母亲用那直筒壶盛放凉开水。每每 嬉戏之后,我们感到口渴,便会爬到椅上,半身趴在八仙 桌上,直接把汗滋滋的小嘴凑到壶嘴上,咕噜咕噜地牛饮 水一般喝掉半壶。吃饭时,我们嫌刚出锅的饭太烫,想用 凉开水淘着吃。母亲却不让,她说:“热饭凉茶淘,爹做 郎中都看不好。”我至今仍不明白她这话里究竟有多少科 学依据,多半是她的人生经验积累吧。但不管怎样,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