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市场价值评估——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实证应用

非市场价值评估——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实证应用
作者: 梅应丹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8.96
折扣购买: 非市场价值评估——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实证应用
ISBN: 9787300328607

作者简介

梅应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学者。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农业、环境与发展经济学专业。长期从事于碳经济、能源与环境经济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Land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内容简介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月31日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这就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布局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美丽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开拓生态环境经济价值实现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书所涉及的非市场价值评估,正是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评估生态环境经济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方法。
本书总共包含七章内容。第1章主要对非市场价值评估进行概述,阐述了选择行为与市场缺失或市场失灵之间的关系、价值的经济内涵特征、非市场价值的内涵与功能以及评估非市场价值的四种方法。第2章详细介绍了非市场价值评估的五种理论模型,首先探讨了补偿性福利效应和等效福利效应,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收入变化效应对价值评估的影响、价格变化的福利效应和非市场商品变化的福利效应;除此之外,还重点研究了环境商品的隐性市场。第3章详述了作为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之一的特征价格法,重点介绍了其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分析、离散选择模型及实证应用中的数据和估计基础。第4章系统阐述了特征价格模型在生态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实证应用,包括具体评估步骤、关键要点、数据处理方法、分析视角、优势和不足之处等。第5章聚焦于特征价格模型在城市经济学领域的实证应用,以学区房溢价评估、城市交通的便利性效益评估以及充电桩的经济效益评估为范例进行了详细介绍。第6章聚集于特征价格模型在政策评估领域的实证应用,归纳了政策效应评估的主流方法,介绍了特征价格模型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的情况,梳理了特征价格模型在政策评估领域的多方面应用,最后以水污染治理政策和煤改气政策的效益评估为范例进行了详细介绍。第7章主要从案例介绍的角度讨论了特征价格模型在低碳技术评估领域的实证应用,包括加氢站福利经济效益评估和风电场对土地价值的影响评估,以及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建设的外部性评估等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