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韩非子(孤愤著书以法为本)(精)/提问诸子丛书

提问韩非子(孤愤著书以法为本)(精)/提问诸子丛书
作者: 郭志坤//陈雪良|总主编:黄坤明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90
折扣购买: 提问韩非子(孤愤著书以法为本)(精)/提问诸子丛书
ISBN: 9787208142534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一问韩非子 凡为人立传,或想知人论世,总得弄清楚“某某 ,某年某月生,某年某月死”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 吧!先生,在讨论其他一些*重要的问题之前,您能 告诉我们您较为确切的生卒年月吗?记述您的生平事 迹的资料并不是很多,您能告诉我们,哪些是*靠得 住的吗? 韩非:对不起,实在不能。你们说的先秦诸子, 其中除了一两人有明确的生卒年月记载外,诸子中大 多数的生卒年月只能是个约数,甚至时过两千多年, 后人还在那里为有些人的生卒年月喋喋不休地争讼不 已呢!在我看来,对生卒年月,还是模糊一些的好, 只要大致上有个年代的概念,道出其生命存在的背景 就可以了。 关于我生平的材料,人们依据的基本上是《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提供的一些素材。司马迁写《史记 》时距我生存的年代只有一百多年,司马迁手中可能 有一些现成的文字资料,就算凭的是传闻,也是比较 可靠的。《史记》中说,韩王安五年(秦王政十三年 ,即公元前234年),秦兵大*压境,我*韩王安重托 ,出使秦国,谋求和解。这是我人生行事中的一个* 确定无疑的年份。但是,单有这个年份还是定不了我 的生卒年岁。大凡史学家就把我年龄的考证与李斯捆 绑在一起,因为《史记》上说我与李斯曾同学于苟子 门下,同学而同岁,那是比较靠谱的事。李斯的入秦 ,在《史记·李斯列传》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会庄 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据此 ,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李斯韩非考》中得出 结论:“韩非与李斯同学于荀卿,其使秦在韩王安五 年,翌年见杀,时斯在秦已十五年。若韩李年略相当 ,则(韩)非寿当在四十岁五十岁之间。”这一寿数往 上推,就是我的生年了。钱穆先生把我的生年定在公 元前280年,*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二问韩非子 说钱穆的考证或者说是推论得到大多数学人的认 可。那是可以的,但在我们看来还说不上是“一致认 可”。有位名叫陈千钧的学者就并不认可钱氏的说法 。他直接采集您自己提供的资料,说您应该生于公元 前295年,即比钱氏的说法推前了十五年。对此,您 有何看法? 韩非:的确,陈千钧先生的考证引起了不小的轰 动,我也去找来看了,文稿刊在1935年7月出版的《 学术世界》1卷2期上。其根据是《韩非子·问田》中 有堂谿公与相关人员的一段对话,对此韩非作了实录 。韩非既能听到堂骆公与别人之间的对话,又能作出 实录,那么韩非与堂谿公当然是并世无疑了。而《韩 非子·外储说右上》中又有堂谿公与韩昭侯的答问。 既能答问,二人也是并世无疑的了。韩昭侯于公元前 362年到前333年在位,假设公元前333年时堂谿公还 是个二三十岁的青年,则与我交谈时已是九十余岁高 龄了。当时如果我是二十余岁的话,那我的年岁当较 长于李斯了,按陈千钧的推断,我当生于公元前295 年,到被人暗害而死的时候,应有六十多岁。 我看陈千钧先生的立论和推断都还是不错的,可 与钱氏的说法并存。录以备考,*后可以让历史来做 出*确切的结论。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