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医生手记

无国界医生手记
作者: 无国界医生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无国界医生手记
ISBN: 9787571018733

作者简介

本书由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合著。 无国界医生(法语名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英语名Doctors without Borders,简称MSF)是一个独立的、专事人道救援的国际非营利团体。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成员皆遵守医疗道德,遵循不偏不倚和中立原则,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群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紧急医疗援助。每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三千多位救援人员,联同在项目当地聘请的四万多名当地员工,在约70个国家救伤扶危。

内容简介

汇聚理想的微光 写这篇序言之前,我正好和两位中国内地的第一批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聚会,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仿佛认识许久的故人,沟通交流时有一种奇异的默契。听他们聊起出任务的种种,我好像又回到了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日子,而在他们眼中,我看到的是熟悉的光芒。 时隔数年,《无国界医生手记》再次出版,除了那些曾经让我心潮澎湃的老无国界医生的故事,我看到了更多来自中国内地的名字。这些名字里,很多是我所熟悉的队友,他们的故事我听过多次,每次重温却依然有全新的感受和收获。我也看到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他们的描述带我回到了我的第一次任务体验,兴奋、紧张、疲劳甚至是挣扎,当然还有无比的满足感。一切都如此熟悉。 这种熟悉,我想就是无国界医生的最重要特质之一吧。这特质不由一些细节化的规章、流程所设定,而是来源于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彼此之间的认同感,那就是人道关怀和理想主义的情怀。这种人道关怀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不因政治、宗教等因素而偏倚,而是源于最朴素的人类情感和文明,着眼于人们最根本、最迫切的需要。这关怀,贯穿于《无国界医生手记》里的一个个故事,并毫无阻碍地传递给读者,相信一定会 鼓舞更多具有类似特质、怀揣同样理想的人们投身于人道救援 活动。 记得我被问过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加入无国界医 生去国外参与人道救援,身边不是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患者吗?”我同意,即便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也有很多地 处偏僻的乡村存在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而只要有像无国界医 生一样的组织召唤,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我们在无国界医生里参与的一次又一次任务,除了救助当地的人民,其实也是 在为自己储备力量。在无国界医生工作的经历,无论是医疗经验的积累,还是在资源匮乏地区应对挑战和创新的尝试,都会让我们在返回国内的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好地为身边的患者提 供日常服务,也使得我们将来有一天得以在消除地域性医疗资 源不平衡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它并不是给某一个组织歌功颂德,而是通过这一个个“MSFer”的鲜活经历,传播人道关怀,消除各种边界,让我们回归到“人”的基本需 求,汇聚起无数理想的微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 蒋励 2023年5月9日 从侧面看人道工作 2001年1月,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格康尼(Kenny Gluck)在车臣被武装分子掳走,音讯全无,生死未卜。当时尚有另一名救援人员在哥伦比亚被绑架未获释。整个组织忧心忡忡,尽力营救。就在这时候,我偶然读到格康尼在出事前一年写给无国界医生决策层的一篇文章,深为震动。 文章洋洋数千字,力陈无国界医生为什么应该留在车臣工作。它列举了内战爆发以来车臣平民的苦难,分析北高加索地区局势的严峻(1994—2000年已有多名外国救援人员遇害,曾遭绑架的有50多人)。当时绝大部分的救援组织已因安全理由撤离。“正因为危险,困苦中的人就更缺乏支援,更需要人道援助。”据理力争,铿锵有声。大抵说服了众人吧,项目得以维持,许多人受益,他却不幸身陷自己预料的险境。 是什么样的人明知危险,却自愿地走进原不属于他们的天灾人祸?是什么驱使他们面对重重阻挠困乏,依然坚持?我开始留意这些前线人员,聆听他们的故事,细读他们的书信,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危困中的人群,并决定结集让更多人能从侧面了解人道工作和从事人道工作的志愿者。 无国界医生工作的地区多缺乏电力供应,工作队日落而息;战乱和偏远的地域也没什么娱乐。饭后睡前与休息日都适宜写长信。本书选取了部分书信和电子邮件,另外也向一些志愿人员约稿。或许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毋须担心对当时当地的项目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大家实话实说,对实际行动中遇到的冲击、挫败、困惑、惊惧或喜悦,畅所欲言。 参与前线工作的救援人员每年两三千名。能直接联络上并取得手稿的,都与香港有关。他们或直接参与无国界医生香港办事处的发展,或经由无国界医生香港办事处招募派往前线,或亲身在香港的越南船民营工作过,又或曾到访香港介绍其从事的项目。手稿都是原作者个人的心声,不代表组织立场,而且个人经验必然受时空局限的影响,本书特为每篇手稿提供背景资料以供参考。 在数码相机未流行的年代,要取得前线工作、生活的影像实录,很不容易。兵荒马乱环境下前线人员要自保还要工作,自然顾不上拍照。于落后地区买胶卷、冲晒胶片、保存底片,有一定难度 ;也有过邮递遗失或紧急撤离什么都拿不走的情形。偶尔,行动中心或地区办事处有人员到访,才采集得一鳞半爪的光影。幸蒙多位出入灾区、疫区、战区的专业新闻摄影师,允许无国界医生使用他们的作品,本书才得以在救援人员私人照片与办事处档案之外,添上大师镜头下的影像,让读者一睹救援前线的实况。 本书从构想到与中国内地的读者见面,为时近十年。这个原是工作之余的“宝贝作业”,进度非常缓慢,从 2001 年征集稿件至在香港初版,就用了 3 年。其间得到各方朋友帮助,不胜感激,尤其是促使结集成书的江琼珠、建构全书肌理的许迪锵,和给予了初版面貌的黄志辉。 感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让本书中文简体字版得以面世。为此我们特地向几位曾在中国工作的海外人员约稿,又邀得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工作的首位中国内地医生和首位中国内地后勤人员执笔。过去 10 年,国际形势有很大变化,人道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受到更多威胁,组织内的分工也有变更,本版内容因而有所修订,除添加一些较近期的文稿外,也扩充了附录。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在制作过程中,得蒙以下各位帮忙翻译、校对、中文打字、搜集插图等,谨此致谢 :薛广建、陈广慧、陈淑华、吴艳霞、张楚勇、陆航宇、赵捷、李怀秋及众摄影师。人数众多,不能尽录,如有遗漏,恳请见谅。 策划人 龙欣欣 2010 年 9 月 15 日于香港 ·不刻意煽情,只记录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正身处的真实的前线。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真理高于俄罗斯。”对于他们,真理,值得他们穿越千山万水,值得他们走进本不属于他们的天灾人祸。他们的真理是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人道精神,是不分国界的救死扶伤和医者仁心。 ·对无国界医生来说,“人道”不是口号,也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此次修订再版的《无国界医生手记》新增了11篇来自中国内地救援人员的故事,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这本书看见人道危机中被忽略、被遗忘的人群,知道在世界各处的灾难之地,也有许多中国青年正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