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典籍 呀!营造法式
作者简介
原著 李诫 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以编纂《营造法式》而闻名。他还擅长书法和绘画,拥有丰富的藏书,曾任将作监、少监等职,负责宫殿、桥梁、舟车的营缮事务。他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太庙等大型建筑,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建筑事业的贡献受到后世认可。 编著 文小通 青年作家,资深出版策划人,思想新锐,文笔优美,著有《你好园林 神奇的院子》《少年读史 小史记》《这里是敦煌》《这里是三星堆》等,拥有固定而广泛的读者群。
内容简介
对建筑好奇的少年 在 900 多年以前,有一个人,被尊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宗师,这位煜煜闪光的人物就是李诫。 李诫是宋朝人,出生在河南郑州。 他一降生就享受到富贵的生活,因为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在朝中做官。 然而,李诫并未因此而耽溺于享乐,相反,他幼年时就刻苦读书,十分好学,还非常懂礼仪。 每天,李诫的朗朗读书声都会清脆地响起。 他兴趣广泛,不仅饱读诗书,还学习了书法、绘画等,少年时代就多才多艺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李诫对木匠活儿非常好奇,一看到关于古代匠人的故事就会就心潮澎湃,看到奇特的建筑也会停留欣赏、琢磨。 他很想更多地了解建筑知识,但当时还没有这样的专著,时光就这样飞快地流逝了。 懂礼仪,斗盗贼 李诫喜欢参加祭祀活动,对祭祀的时间、祭品摆放、祭祀者的姿势和手势等,都了熟于心。 如果有人不熟悉某些礼仪,李诫总是细致地帮助他们。李诫 20 岁刚出头时,被任命为郊社斋郎,这是一个主管祭祀活动的官职。 李诫非常欣喜,和家人道别后,就进京赴任去了。之后,李诫主持了多次郊庙祭祀活动,得到众人的肯定和赞赏。 不久,李诫调任到曹州济阴县,去做县尉。 当时,县里风气很坏,经常有小偷盗贼出入百姓家中,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李诫得知此事后,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他先带领县兵炼造兵器,在野外练武,同时颁布了法律条文制约、惩罚盗贼,并用悬赏的方式鼓励百姓举报盗贼。 经过几年的努力,盗贼偃旗息鼓,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将作监大展身手 李诫从小就喜欢建筑和书画,在曹州济阴县工作七年后,他被调到将作监,担任主簿,做和建筑相关的事情。在将作监,李诫要起草文件,管理档案,能够看到很多建筑资料,比如恢弘的宫殿图、庄严的庙宇图、精美的凉亭图,还有各种花鸟图、神仙图……他如获至宝,仔细研究,深深沉醉其中。 将作监是主管土木工程的机构,监掌宫室、舟车、桥梁等营造事务。 由于李诫认真严谨,有独到的见解,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具体工程中。 他也先后被提拔为监丞、少监、将作监。 李诫经常穿梭在工匠们中间,告诉他们怎样打造地基,怎么在石头上雕刻动物纹样,栏杆上要刻绘什么图案,是否按照江南风格雕梁画栋……其间,他还受命给五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修建了“五王 庭 院”, 风 格 庄重 典 雅, 令 人耳目一新。 《营造法式》诞生 当时正是宋哲宗时期,一些官员在建造房屋时,经常随意定尺寸,随意使用材料,浪费、贪污了很多钱财。宋哲宗想要改变这个情况,指定李诫编写一部专著,明确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比如房屋的长、、高是多少,需要多少砖、瓦、木,尺寸是多少等等。 此前已经有人写过类似的书,但不够全面,李诫受命后,决心编写一部更细致的书,这就是《营造法式》。 “法式”是法度、制度的意思,“营造法式”就是营造房屋的标准法度、式样。 为了编好《营造法式》,李诫查阅了数不清的书籍。 宋朝初年曾流行过一部《木经》,书中对一些木构件的比例有具体规定,李诫很看重这本书,仔细参照了上面的很多内容。 他还谦虚地向地位低微的匠人请教,并考察各种建筑,严谨地确定了《营造法式》的内容。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李诫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专著,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总释 宫 穹庐一样的房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人还给动物、植物起了名字,甚至也给房子起了名字 , 来看看吧。 上古时 期,人们山居野处,有的住在山洞里,地下潮湿,能伤害身体,后来圣贤和君王便开始建造房屋,在房屋上架了梁,有了屋顶,还有了屋檐,能够遮风挡雨了。 这就是早期的宫,宫也叫室,室也叫宫。 舜带领人们建造房屋,用土筑墙,用茅草、芦苇铺上屋顶,让大家都明白,要离开洞穴,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宫 穹庐一样的房子 夏商周时,营造宫室也有法度:地基高度要确保能防潮;围墙厚度要能抵御风寒;屋顶要能防备雪霜雨露;宫墙高度要确保男女有别,礼仪不乱。 “宫”就是“穹”,房顶耸立在围墙上,中间隆起,四面下垂,宛如穹庐,显得高大宽敞;“室”就是充实,或说里面住满了人。 填满了粮食、财物。“宫”和“室”都是指房屋,不过,到了汉代,地位尊贵的人渐渐把自己的住所称为“宫”;而地位低微的人为了不冒犯贵族,渐渐地把自己的住所称为“室”。 宫和室就这样“分家”了。 阙 尊贵的“门” 阙(què)是一种独特的建筑,一般建在皇宫大门两旁,用来表示宫门之所在,也代表尊位。 阙门里可以住人,登上去可以瞭望四周,看是否有外敌入侵。 阙有“缺”的意思,就是位于宫门两旁,中间的缺口是通道。“阙”还读quē,有“不足、缺失”意思。 大臣上朝走到此处时,要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叫阙。 殿 显赫的大堂 “殿”就是大堂,堂堂皇皇,高大显赫的样子。 由于这类房子很高大、很雄伟,所以,很适合多人在此议事。 最早的殿,并不是皇帝家专有的,别人也可以拥有,只不过,有严格的等级要求。周代时,殿堂营造的法度是:天子的殿堂高九雉(27 丈),公候的府堂高七雉(21 丈),子爵和男爵的屋堂高五雉(15 丈)。 北宋皇宫位于都城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公元 1155 年,皇宫发生大火,被烧成废墟。 后人根据古籍记载,设想了皇宫的布局。 楼 重檐的屋子 有一种狭窄而细高的建筑,这就是楼。 有的高楼之间,凌空架设通道,看起来仿佛仙境一样,人在半空云端行走、往来。 楼也被解释为“重檐之屋”,因为楼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房子向上“摞”起来的,每个房子都有屋檐,一层层的屋檐自然就是“重檐”了。 为什么叫“楼”呢?因为门窗之间没有小孔,光线直接照射进来,显得宽敞明亮,所以叫楼。 在古代,楼有多种,用处也不一样。 如箭楼,是指城墙上有射箭窗孔的城楼;角楼是建在四角的阁楼,可瞭望、防御;钟楼、鼓楼可以用钟声、鼓声报时。 亭 寓意深远的建筑 “亭”,用来保护人们安定的建筑。 仔细看“亭”这个字——亭上有楼,也就是说,它的意 思还有“高”有一定关系,是亭亭而立的建筑。“亭”也有停留的意思,是供行人停留、集合之处。 汉代的时候,朝廷沿袭秦代的制度,每大约十里的地方,设立一个亭子,为行旅提供食宿,像馆舍一样。“亭”也有公平的意思。当有人发生纷争、涉及官司时,官吏会把当事人留在亭中,进行审判、甄别,代表不失公正。 台榭 “高高在上”的建筑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意是,就算是九层高的巍峨台子,也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 台,曾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由土筑在高处,可以瞭望四方。“台”有保持的意思——把土筑得坚硬而高耸,使其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住。 人们希望,五月天开始热的时候,可以住在高大轩敞的地方,也可以住在亭台水榭之间。 那么,榭是什么呢?榭就是没有室的楼台,用木头建造。 台在高处凉爽,榭大多临水,也凉意习习,令人舒适。 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也叫招贤台,招纳了乐毅等才士。据说,台高 20 米左右,上有殿、阁等建筑 25 间多。 唐诗“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三国时曹操建的铜雀台。 铜雀台最盛时高 10 丈,台上又建 5 层楼,离地共 27 丈,约合今天的 63 米高,可见其壮观。 古代科技史上的“天书” 一、宋朝官方唯一指定建筑用书 宋朝建筑大师李诫创作,皇帝专门审读。但问世后,坎坷流传,颠沛流离,清末被判定失传;民国时,古建筑学家朱启钤在废品中捡到残页,才修复这部代表中国建筑至高水准的宝典。 二、建筑大师梁思成破译的“天书” 《营造法式》如天书般难懂,梁思成花费数十年时间呕心沥血“破译”,终使其摆上寻常书桌。本书《呀!营造法式》又对此进行深度加工、编辑,打造了一本属于孩子的童书版科技读物。 三、世界最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一部分 作为“奇书”被明朝《永乐大典》收录,蕴含历史、数学、物理学、美学、神话传说等知识。本书《呀!营造法式》且旁征博引,处处闪烁知识点,让孩子在领略古代科技的锦绣与辉煌的同时,成为“小小百科家”。 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神奇 李诫亲笔手绘插图,精细入微,色彩绚丽,纹样古雅,能让孩子充分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五、生僻字注音,方便阅读 书中的生僻字均加注音,帮助小读者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