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待人讲信修睦/典亮世界丛书
作者简介
欧阳祯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兼任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文学史、新近出土简帛文献思想、先秦诸子、陆王心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研究。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已经出版《中国传统文化》《郭店儒简论略》《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从简帛中挖掘出来的政治哲学》《刘咸炘思想探微》《刘咸炘》(大家精要)《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程》(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简明中国哲学》(与郭齐勇共同主编)《问道中国哲学》(与郭齐勇共同主编)《从心性到政治》《思孟学派新论》《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四书译注》(与杨逢彬合著)《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透视》等专著及相关论著16部。曾经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长篇学术论文100多篇。
内容简介
儒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主干。习近平主席在纪 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 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 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强调, 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 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 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 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 先秦儒家圣贤,在其独特的 历史背景下述作了具有本原 意义、根源意义的儒家元典 。这些先秦儒学元典为我们 了解儒家文明的历史起源、 明确原始儒学的时代内涵、 诠释新时代儒学的思想价值 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 爱人”的“仁”学。在以六经 、四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体 系中“孝”“悌”“礼”“义”“德”“ 智”“诚”“信”“圣”等核心价值 概念多次以不同形式被论及 、类比,且多与“仁”有着密 切的联系。这些概念总的来 讲都属于儒家哲学的范畴体 系,如果要拎出一条主线来 进行概括,笔者以为,以“ 仁学”二字概言较为合适。 孔、孟、荀等先秦诸儒(包 括儒分为八的历史局面下的 儒者)都有各自的哲学思想 体系,甚至分歧较大,但如 果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思想 共同之处,那就是“仁”。儒 家言“仁者,人也”(《礼记 ·中庸》),其仁学传统是 围绕“人”与“仁”关系来展开 的学问,这个“仁”并不仅仅 是孔子的“仁”学本义,孔门 后学的“仁”学具有多面性和 多样性,丰富了孑L子仁学 的意义世界。这也就是使用 “仁学”概括的原因。汉代经 学家刘歆言:“周室既微, 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 此”,面对周文疲敝,礼乐 不正,先秦儒家提出了以“ 仁”为思想内核的仁学来重 塑社会礼乐秩序。先秦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