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历代名画记](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807/16/20240807165606297.jpg)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30
折扣购买: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历代名画记
ISBN: 9787101164718
【原文】 或问余以顾、陆、张、吴用笔如何①。对曰:“顾 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②。昔张芝学崔 瑗、杜度草书之法③,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④ ,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 ⑤,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⑥ 。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⑦,连绵不断,故知书画 用笔同法。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⑧, 时无等伦⑨。张僧繇点、曳、研、拂⑩,依卫夫人《笔 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 知书画用笔同矣。 ……” 【注释】 ①用笔:传统书画创作中的专业术语。指执笔、运 笔,笔锋在纸上形 成各种各样的点画图像的过程。在 书法创作中用笔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包括锋法、笔法 、笔顺、笔势、笔意等内容。书法的各种书体中对用笔 的理解又各不相同,例如,用笔在楷书中指用毛 笔书 写有筋、有骨、有象、有势的正楷字,讲究各种笔画、 间架、结构所必需的技巧方法。具体而言,毛笔在纸上 的提、按、顿、挫或过、挫、回、扭、转、折等的运笔 技巧,楷书的学习由规矩入巧,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 从而最终完成工整美观的楷书作品。用笔在中国画创作 中指所用的笔墨技法。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 “六法论”,“六法”中“骨法用笔”是相当重要的一 法。“骨法” 指中国画创作中的线条,用笔是保证线 条质量的关键,因此处理好骨法与用笔之间的关系是达 到“气韵生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谢赫对于用 笔的好与不好也进行了区别,好的用笔有“奇”“纵横 ”“新奇”“超越”“历落”;不好的用笔有“困弱” “轻羸”等表现。谢赫之后用笔的方法逐渐趋向丰富和 完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关于用笔的论述就有八 处,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也对用笔提出了 自己的观点:“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 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 思,如睹异境。”由此可见,这种对用笔的重视和强调 ,是绘画艺术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②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概括了顾 恺之绘画作品中笔墨与意境的关系。从绘画创作过程的 角度来看,“意存笔先”和“画尽意在”说的是绘画创 作的发端和收尾。绘画创作的全过程应该是经过了“意 存笔先”“意存笔中”,最后是“画尽意在”这一收尾 阶段。“画尽意在”依赖于“意存笔先”,依存于“意 在笔中”, 是对绘画创作更高境界的要求。画家完成 一幅作品后,他精心构思的意图在画上也留存了下来, 而“笔外之意”是对“画尽意在”境界的进一步升华。 元代汤垕在《画鉴》中说:“(顾恺之)笔意如春云浮 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唐代张怀瓘《画断》评顾 恺之人物画:“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 微)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