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经济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引言:为什么要研究地缘政治经济学? 黑格尔 (Hegel) 曾经说过,密涅瓦的猫头鹰总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知识是在一日的喧哗后沉思的结果。这种悲观看法可能过于笼统,但这显然适用于多极化世界的秩序。有影响力的人物开始在 2008年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之后认同这一观点。世界银行 的美国行长曾提到过,“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多极化世界经济”(The World Bank,2010)。资深的国际金融家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曾预测,“当前的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引起全球的经济衰退,反而更可能带来激烈的世界经济重组,即美国的相对衰落,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2008)。然而,多极化世界秩序要形成,时间还很长。这种事情即使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也不会很快发生 (虽然,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新兴的多极化是促成世界经济重组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普遍认识很重要。 最近的各种解释强调了经济的统一性:全球化创建了一个单单由市场统一起来的世界,而帝国则提出世界是由世界上最强大的——“霸权主义”或“帝国主义”(这两种描述通常可以互换使用)国家统一起来的。他们要么认为,单一民族国家同解释世界秩序无关(全球化的观点),要么认为美国是解释全球秩序的唯一力量(帝国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这些观点称为世界性的,《牛津词典》 用 “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其居民”和“不受国家或其他条件限制” 等说法来定义这个术语。民族国家扮演着重大的并被公开承认的经济角色以带动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这促成了多极化世界的形成,但前面提到的两点哪个都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一发展表明,对世界性的理解不仅是过时的,也是不准确的。 此外,国家不只是在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担任重要的经济角色。 颇 具 影 响 力 的 《金 融 时 报》 宣 称 ,“ 国 家……回 来 了 ”(Wolf,2009),各国争先恐后地用政府援助计划和财政刺激政策来应对危机,而这发生在反政府亲市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帝国—— 理念盛行了30年之后。事实上,尽管存有这些意识形态,但国家却 从来没有消失过,随着欧元区危机完全突显出来,世界经济仍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特性。即便是在英、美这些意识形态的中心地带,民族国家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只不过更倾向于富人阶级。 承认世界多极化颠覆了越来越多已有的共识,《地缘政治经济学:在美国霸权、全球化和帝国之后》 一书旨在通过提出以下三个主要论点来打下更加准确理解世界多极化的基础。 首先,要坚持国家的重要性。这一论点将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及其历史演变看作众多国家相互作用——冲突、竞争或合作的产物。 这种相互作用是由各个国家在管理资本主义及其危机趋势中必须发挥的经济作用所控制。资本主义危机的趋势主要是其有限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过剩的资本,而这些趋势正随着资本主义的成熟愈演愈烈。这种经济作用包括国内经济活动和国际参与。该论点所强调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利用了包括马克思(Marx) 和恩格斯 (Engels) 在内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经典理论以及之后新古典经济学批评[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和卡尔·波兰尼 (Karl Polanyi)]、发展型国家文献和经济史(如罗伯特·布伦纳的作品)等学术资源。在这一论点中,国家的国际间相互作用用唯物辩证法来形容,即不平衡和关联式发展(UCD)。一方面,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帝国主义方式,寻求维持已有对他们来说有利的不平衡的资本主义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竞争国家 (有幸从基斯·范德菲尔那里借用来的术语,2006b) 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如苏联 (USSR)、共产主义国家的发展,挑战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帝国主义计划。人们把这类温室模式的发展称作关联式发展,因为它将几个阶段结合在一起或者直接压缩为更短但更为迅猛的发展。尽管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支配了经济、地缘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力量,但后者在不平衡和关联式发展中起支配作用,有时要克服重重困境并处于无尽的拖延中。这种政治经济辩证法,不是完全经济意义上的市场或资本主义,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生产力越来越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21世纪早期,这种发展创造了多极化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有太多的经济体,它们每一个都非常重要,以至于让哪一个去统治剩下的,都是无望的。 这里面最后一点很关键:当前的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以及帝国主义这一相当长的阶段的终结,这一阶段的特征在于单一国家体实质或企图主导整个世界经济。在这个阶段,世界性的视角将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看作单个统一的世界经济,而大多数国家并未在当中发挥任何有助于实现关键意识形态功能的经济作用。他们掩盖帝国的经济角色,或者假装他们是仁慈的“霸权”,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已成功阻止并先于竞争国家一步。19世纪自由贸易时期是这类意识形态形成的第一阶段。该时期,英国帝国主义的野心空前膨胀。接下来是20世纪的霸权稳定论 (HST),以及才出现不久的全球化和帝国理念,共同清晰地阐明了美国想要主宰世界的企图。像帝国计划一样,这些意识形态一直充满争议。本书是建立在上述不同观点基础上的。 其次,作为第一个占据世界霸主地位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崛起有其历史必然且不可复制。随着不平衡与关联式发展的进一步展开,在这过程中,竞争国家关联式发展共同削弱英国的统治地位,使得像英国这样独霸全球的例子再无可能。从20世纪早期开始,美国试图模仿英国,但又不得不缩小势力范围:为避开区域帝国,美国仅限于把美元变成世界货币,把纽约变成金融中心。即便以这样一种温和的方式,美国的帝国计划也会失败。所以,一度流行的美国曾是 (或者现在是) 霸权国家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真正正确的是美国设计了一系列不稳定的协议,通过这种方式来追求其帝国模仿。由美国引起的那些极具破坏性的军事和经济行为恰如其分又持续不断地被批评性的进步作家所揭露。这本书的论点是美国的这些行为都是其为获取霸权利益所付出的代价,且做法比过往更虚伪。 的确,有关美国霸权的概念——通常被概括为霸权稳定论——源于美国模仿帝国的抱负。霸权稳定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即在美国最接近其抱负的一次尝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 Woods) 决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并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已彻底宣告失败之后。可能因为美国二战后在经济和金融上获得的绝对性主导地位,所有版本的霸权稳定论都基于战后美国霸权的假设,与此同时还有美元在世界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美国这一主导地位因战争而形成,终将被证实无法长久。国际上来看,追求关联式发展国家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实力也在不断加强,但是美国就只有一个,虽然在这些国家当中是最大的。从美国本身来看,美国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而非一个帝国的经济。在此情况下,即便美国要尝试复制英国19世纪的主导地位,也只能给这种单一力量主导世界的企图一个奇怪的结局。 最后,本书通过探索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而引发经济危机的整个过程来阐述第三个主要论点: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和21世纪的帝国是美国试图维持其世界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而非真正的理论。美元的全球角色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问题积累到最后就直接导致美国于 1971年关闭了黄金兑换窗口。此后,美元继续作为世界货币流通,继而带来金融问题。随着美元从一个不稳定的基础到另一个不稳定基础,其继续成为世界货币的能力 (更不用说它的合适性)常常被人质疑。作为维持美元世界地位的努力,全球化和帝国主义将希望寄托在大幅提高的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金融流上。以上便是现在为人所知的金融化的主要因素。资本流入美国由此得以实现。因为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笃信美国“新经济”和“隐藏的生产力奇迹”的幻想,使资本通过全球化流入美国股票市场。同时因为格林斯潘和他的继任者本·伯南克 (Ben Bernanke) 笃信一种新的错误观念,即在小布什的领导下房价走势和资本流入美国的轨迹合理,资金流入不断膨胀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金融危机期间,后者达到极点,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可行的方案以稳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目前正在提议,甚至是作出安排, 通过贸易融资的易货和互换安排,将特别提款权 (SDR) 的作用扩大到区域机构的储备池,从而取代美元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尽管现在还很难确切说明美元不再那么强势的世界货币地位还能维持多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欧元区的危机使得美元的地位还会持续维持下去,并且美元的命运已经由美国市场无法控制的力量支配着了。 《地缘政治经济学:在美国霸权、全球化和帝国之后》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创作内容历史跨度长,思想深刻、论证充分、内容详实,兼具广度和深度,是一部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地缘政治经济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