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第2版)](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4/20231113143624746.jpg)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2.60
折扣购买: 经济学通识(第2版)
ISBN: 9787301258699
薛兆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 (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 薛兆丰教授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长期关注信息技术创新与互联网商业在中国的发展,著有《经济学通识》和《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两个不同的问题。政府分文不收拥堵费,与收取足够 高的拥堵费后把收入全部均分给全体市民,这两种做 法虽然都能阻止政府增加收入,但对治理拥堵的效果 是完全不同的。广州地铁试行免费乘车的经验,是绝 好的旁证。假如对地铁这种私用品完全不收费,那么 哪怕是需求很低的人也都会涌来;相反,收费后把收 入返还给居民,需求低的乘客就会主动回避高峰。 北京的道路不是“到处始终”拥堵,而是“某时 某地”拥堵,治堵的办法没有比“按时按段收费”更 精准了。越接近这个原则的治堵方案就越有效,越远 离这个原则的治堵方案就越无效。例如,提高燃油费 就难以有效治堵。这个办法不但会让在非繁忙时段行 车的车主吃亏,同时还鼓励了已经缴纳了高额燃油费 的车主,去争用本来已经稀缺的道路时段。人们可能 还会到周边地区购买汽油,并由此引发管制带来的无 谓浪费。不公平加剧了,拥堵则并没有减少。 相似地,企图通过提高牌照费的办法来治堵,也 是隔靴搔痒,没抓到要害。管制者没有理由推断外地 车对北京道路的需求低于本地车。相反,一般愿意老 远开来的汽车,反而应该比在本地的汽车,有更急迫 的事情要办。然而,管制者如果不对外地车牌采取歧 视性的限制,提高北京车牌牌照费的做法就难以收到 任何治堵的效果。由此看来,通过提高牌照费的办法 来治堵,造成的问题恐怕要比解决的问题更多。 再有,之前颁布实施的“摇号发牌”的办法,无 论其优劣,无论人们是否会形成一个地下市场来冲抵 它的作用,都与“按时按段收费”的办法不沾边。所 谓“治堵”,是说现在京城的某些时间某些路段已经 太堵了,而不是将来可能堵。即使从此停止发牌,也 无助于解决目前的拥堵。 除此以外,我们还能听到各式各样的治堵建议, 包括“优化道路规划”“发展公共交通设施”“缩小 城乡差别”“公布政府机构购车用车的详情”,甚至 是“让政府部门搬迁到五环外的郊区”,等等。客气 地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客气地说,建议者根本就 不想在可见的将来看到北京的拥堵得到改善。为什么 ?建议者们忘掉了“治堵”的目标,那就是确保对使 用道路的需求为最高的车辆顺利通过;相反,他们把 “治堵”理解为“治理社会”,把许多其他的愿望和 目标,都与治堵等同起来,甚至置于治堵之上了。 这是说,大家不妨讨论如何优化这些外界条件, 讨论如何改道、如何发展公交、如何限制公权力,但 这些问题本身不是治堵的目标。我们不能先放弃“按 时间路段收费”这一直接达到目标的办法,退而指望 去改变那些间接的因素来治堵。同样的道理,大家不 难理解,只要食物供不应求,那么餐厅就应该实施“ 按质按量”收费办法,而不是指望彻底改善了公款吃 喝的现象后才让餐厅收费;鸡肉紧俏了,鸡肉就应该 贵,而不是漫无边际地讨论如何增加牛肉的供应,进 而讨论如何建设一个理想社会以致顺带使得鸡肉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