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

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
作者: 张立强//沈黎风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8.00
折扣价: 6.60
折扣购买: 地震灾后100个特别提醒
ISBN: 978754262828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9.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 、不知所措。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 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 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 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 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 理不健康的行为。 30.哪些因素影响个体对危机的心理反应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 体对危机的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因 为每一个人的危机反应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的个性特点不同 、对灾难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社会资源的利用和社会支持状况的不同 、个人经受的危机经历、个人的健康状况、干预危机的信息获得的渠道和 可信程度、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危机反应程度 。 31.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会不同。一般可能有四种结局:第 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 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 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 障碍。 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在党和国家、社会群体及广大人民的积极及时 共同的努力下,危机的长期后果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 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 生活的信心,加上亲人朋友问的支持和努力,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损害会逐 步恢复。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降低人们的机体免疫 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 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 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对社会而 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出 现犯罪增加等等。 32.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 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 心理平衡与动力。在灾难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 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 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 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 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灾难期间,人们会更 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 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 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突发灾难的内心感受;渴望 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 。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33.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当一个人面临从天而降的重大灾难时,往往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 而出现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鳃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心理失衡 状态,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心理危机。如果危机过分严重,威胁到一个人 的生活或家庭,则他可能采用不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或解决问题,从而导致 心理社会功能的下降。心理危机急性期通常在6周左右,如果还不能得到及 时解决,很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或出现自杀、攻击他人等适应不良行为。心 理危机还可以引起一个人的急性情绪紊乱(如情绪波动、易激惹、焦虑、抑 郁、恐惧等)、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躯体不适(头 痛、头晕、腰酸背痛)、行为改变(如失眠、自闭等),此时,应给予及时的 科学的心理干预,及时给予人们以关怀、支持,并采用心理治疗方法,使 之恢复心理平衡,就能帮助人们度过心理危机。 34.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1)亲友的安慰治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一 般人的反应都是不能接受事实,会下意识地回避现实,有的还会表现在肢 体上,如手脚麻木不能动弹等,专业上称之为“急性心因性障碍”。家属 和亲朋好友也可以参与支持和安慰治疗,包括生活照料、陪伴聊天、监护 自杀自伤等。心理专家会以委婉的语言提醒当事人,家园真的没了,亲人 的确走了,事情真的发生了,让当事人把悲痛心情表达出来,如痛哭一场 等,心理干预就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引导当事人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他可能会钻牛角尖,认为 某个亲人死了,我也没有必要继续活下去了。这时要唤醒他的责任感和价 值感,如还有孩子需要照顾,还有老人需要照料等,以唤醒当事人的自我 意识。 (2)改变认识偏差 急性期过后,与当事人重新评估灾害的损失。经历 灾害的人,观念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思维方式产生扭曲,产生“自己太渺 小了”、“我是没用的人”等想法,还会以偏概全,将生活中的片断灾害 扩大化,“一切都完了”,“我这么倒霉不如死了算了”,而产生悲观的 生活态度。 心理医生还会帮助受伤者学会评估自己的潜能,重新客观评价自我。 搬家、旅游,远离事件,也有助于当事者愈合心理伤害。 (3)情景重现“熟悉”恐惧。经历恐惧后,许多人都会不断在脑海中重 现当时的场景,做噩梦、惊叫,无法入睡,甚至焦虑、抑郁等。这种情况 有的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忘,有的则持续几年、几十年,严重影响生 活。比如美国有个参加越战的士兵,多少年后,一听到飞机的声音就害怕 得趴在地上。 心理专家针对这种情况,会对一些患者采取情景再现的办法,让你不 断回忆、不断熟悉当时的场景,直到你“明白”“其实就这么回事,我挺 过来了”,从而消除恐惧感。 (4)催眠“忘却”伤痛 有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理心理机制很复杂, 首先是这些病人病前的人格缺陷(性格脆弱等)比较突出,其次是因为病人 遭遇的心理创伤信息除了意识层面的语言通道以外,还有更多的恐怖体验 不是言语能够表达清楚的,却一股脑儿钻进了大脑的潜意识里了。要纠正 病人潜意识的思维偏差比较难,一种是催眠治疗,还有是精神分析。这是 专业问题,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到。 此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药物配合也很重要,但要在医生指导下 用抗抑郁或者抗焦虑的药物。P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