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风雅:钱锺书、夏志清、余光中的作品和生活(文坛三大师的几十年的亲炙往事)

大师风雅:钱锺书、夏志清、余光中的作品和生活(文坛三大师的几十年的亲炙往事)
作者: 黄维樑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大师风雅:钱锺书、夏志清、余光中的作品和生活(文坛三大师的几十年的亲炙往事)
ISBN: 9787522503516

作者简介

黄维樑,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一级荣誉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文学博士。 1976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客座副教授;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系客座教授;美国Macalester College韩福瑞客席讲座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客席讲座教授。 有学术论著《中国诗学纵横论》《香港文学初探》《壮丽:余光中论》《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中西新旧的交汇》等,散文集《突然,一朵莲花》《大湾区敲打乐》等,共约三十种。曾任香港地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心雕龙学会顾问等。

内容简介

初访钱锺书先生 1984年8月,我第一次到北京,心血来潮想到要拜访钱先生。他住在三里河南沙沟。我地址记得不详,于是向朋友打听,问得座数层数等资料。14日上午10时许出发,心想碰碰运气,晚辈拜访大师,拍摄几张照片,留个纪念,满足凡俗如我的虚荣心。旅途绝不似《围城》中方鸿渐等人至三闾大学那样长途跋涉、迂回曲折,却也经过一番寻寻觅觅,汗流浃背,才抵达钱宅。不敢大声叩门,我轻轻小叩,门开处,赫然出现在眼前的,就是钱先生。我马上自报姓名,钱先生听后即问:“你是否从香港来的?”我说是,补充道:“唐突造访,十分抱歉。我只希望向钱先生问安,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就告辞,不敢多作打扰。”对我这个不速的独行访客,钱先生面露笑容,极亲切地请我进入钱宅,坐下,和我交谈起来。 钱先生年轻时被目为“狂生”,现在七十四岁,名满天下。他以极其渊博、贯通中外古今、融会文史哲各科著名。他的学问之大,已成为一则传说。此名也包括“不见客”“不应酬”之名,“拒人于千里”之名——往往有访客千里迢迢而来,希望登门造访,却被拒诸门外。现在于我面前的,是温文好客的钱先生,还有钱夫人杨绛女士。她坐在钱先生旁边,静静地听着我们谈话。钱先生问我北京之行如何,住在哪里。我据实以告。《围城》里有一个情节,记述主角方鸿渐与几位旧雨新知吃饭聊天。一个研究哲学的褚慎明到了欧洲,攀龙附凤地先用书信恭维罗素,然后拜访他。此事成为他日后津津向人乐道的难忘经历。褚慎明在饭局上叙述此事,以罗素小名Bertie称这位哲学大师,说见面时“承他瞧得起,请我帮他解答许多问题”。《围城》用夹叙夹议的全知观点写成,钱锺书充分利用这种叙述法的长处,在褚慎明的话后面加上这样的按语:“天知道褚慎明没有吹牛,罗素确问过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搁几块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我现在拜访钱先生,“承他瞧得起,请我帮他解答许多问题”,我以后可以像褚慎明一样向人吹牛了。诚然,幸好“我帮他解答”的问题不止于上述的“住在哪里”等几条。 钱先生问我北京之游,也询及香港之友。宋淇(林以亮)先生和钱先生相交,梁锡华先生和钱先生有通讯,都被询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的倪豪士(William Nienhauser)教授新近访问过钱先生,也被提及。(如果我记忆无误,则倪氏指导过一篇博士论文,该文以《围城》为研究对象,作者是胡定邦。)钱先生当然也和我谈到夏志清先生。夏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钱先生推崇备至,另外又撰文褒扬他的《谈艺录》。1979年4月,钱先生一行人到美国访问,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夏先生会面是此行的高潮。钱夏之交外,还有夏黄之交:夏先生对我的鼓励扶掖。1977年,我的第一本书《中国诗学纵横论》在台北出版,夏先生为我写序,序文发表在销量数一数二的报纸副刊上。我在书中,多处引述钱先生《谈艺录》的观点。就这样“钱—夏—黄”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的三角关系,我理直气壮地向钱先生附凤攀龙了。读过钱先生传记、轶事的人都知道,在清华大学的时代,吴宓教授曾推许其学生钱锺书是人中之龙。钱先生还提到余光中先生。余先生当时是我的前辈同事,写过不少恋土怀乡的诗篇。钱先生说《人民日报》刊登了余先生的《乡愁》一诗,肯定了他,使他在国内知名。钱、夏、余三位,都是我极钦佩的前辈。我研究余光中作品有年,更被称为余学专家。余先生在70年代曾指导过一篇硕士论文,讨论对象是钱锺书的作品。有了上述种种,三角关系增为四角关系,我与钱先生的谈话内容自然更为丰富了。 1.钱锺书说:“你若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须看他为别人做的传。” 2.吃了鸡蛋还想见母鸡的人,应该读读这本书。 3.与钱锺书、夏志清、余光中交往数十年,有很多一手资料。 4.学者的理性与作家的感性兼备,文章好看,充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