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说曹雪芹(家奴的荣耀与衰败100年诞辰插图珍藏版)(精)
作者简介
高阳 本名许儒鸿,字晏骈,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家,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将其很自然地融入著作之中,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
内容简介
前 言 或问:《明报月刊》一 五○期特稿《曹雪芹故居之 发现》,其真实性如何?我 的答复是:并无直接的证据 可以证明香山“卧佛寺东南 一公里左右健锐营正白旗的 西南角,路北门牌三十八号 ”(以下简称三十八号)为曹 雪芹的故居,却有许多反面 的证据可以证明三十八号绝 非曹雪芹的故居。 在举证支持我的结论之 前,先须澄清一个问题:曹 雪芹入京归旗后,绝未重到 江宁,更无为尹继善延入幕 府之事。道理很简单,督抚 的幕宾无异诸侯的上客,如 果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四年或 二十五年曾入尹幕,北归后 绝不致穷得“举家食粥酒常 赊”。周汝昌的“红学”,先 有一成见梗于胸中,穿凿附 会,全力想证明他的牛角尖 是一条康庄大道,以致越陷 越深,不克自拔,连带害得 好些人枉抛心力。因此,我 首先要就此一问题做一分析 ,证明周汝昌的考证表面言 之成理,其实毛病百出。至 于“黄震泰原稿,黄庚编撰” 的《曹雪芹故居之发现》一 文(以下简称黄文),写法与 周汝昌相似,字里行间充满 了自以为是的自信。但基本 修养不足,写作态度轻率, 亦实在没有什么好驳的。不 过由黄文发端,正好导入我 的一个最新的看法——或者 说是发现:曹雪芹由于性情 高傲,不愿自贬其人格,所 以在无形中摆脱了“包衣”的 身份,亦就失去了内务府对 上三旗包衣应有的照料。我 用证据支持我的结论,并不 强求人接受我的结论,但我 必须这么说:如果你接受我 的结论,就会觉得敦诚、敦 敏跟张宜泉的诗句句可解, 深刻有味;同时对有关曹雪 芹的许多疑团,譬如他有好 些族人与阔亲戚,何以竟穷 得没饭吃,甚至他的后事都 须朋友来替他料理,亦都容 易解答了。 以下先辟曹雪芹入尹幕 之说。 一、何曾入幕府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乾隆二十四年条: 曹雪芹三十六岁,秋, 赴尹继善招,入两江总督幕 。 其主要根据在一幅画像 ,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 》内《考稗小记》云: 河南博物馆藏一画像册 页,其中有“雪芹先生”一幅 。一九六三年上海某同志过 郑州,发现此像,拍照寄京 。像为一直幅,原作大小尚 不知。 “雪芹”坐,无配景,面 微向左,下身亦在左侧,长 衣无领,草履;双手皆露于 袖外,有指甲,颇长。面圆 而胖,色绝黑,盖画时着铅 粉,年既久,遂暗黑至不可 辨识。细察其眉目平正,鼻 下端较阔,与王南石所绘者 似为一人,唯较王作稍早耳 。左上方有画者题词云:“ 雪芹先生洪才河泻,逸藻云 翔。尹公望山,时督两江, 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 牍之暇,诗酒赓和,铿锵隽 永。余私忱钦慕,爰作小照 ,绘其风流儒雅之致,以致 雪鸿之迹云尔。云间艮生陆 厚信并识。”下有“艮生”阳 文、“陆印厚信”阴文二印, 均篆文。另一页有尹继善诗 二首,诗云:“万里天空气 泬寥,白门云树望中遥;风 流谁似题诗客,坐对青山想 六朝。”“久住江城别亦难, 秋风送我整归鞍;他时光景 如相忆,好把新图一借看。 ”下款署“望山尹继善”,再 下阴文“继善”,阳文“敬事 慎言”Z-章。尹诗无上款, 但此诗见于《尹文端公诗集 》卷九,题为《题俞楚江照 》。 俞楚江名瀚,绍兴人, 布衣,尹继善督两江时的食 客。尹《题俞楚江照》诗, 确与陆厚信所画“雪芹先生” 像无关。但此“雪芹先生”亦 绝非曹雪芹,即因曹雪芹根 本未重回江南,更谈不到入 两江幕府。 首先我要拉袁子才做个 证人。袁子才两榜及第后朝 考,诗题《赋得因风想玉珂 》,为刻画想字,有旬云: “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 。”诸总裁以为语涉不庄, 将置之于末等;唯尹继善为 袁力争,因而得点为庶吉士 。师弟以此相得,关系极深 ,踪迹甚密。如周汝昌所言 ,曹雪芹于乾隆二十四年秋 入两江幕,而其时尹诗中即 有两题:《中秋后一日招袁 子才西园小酌和韵》《秋日 与袁子才不系舟话旧用子才 韵》。西园及题名“不系舟” 的书斋,皆在督署。尹的门 客,袁子才应该无不见过, 以袁的好事、喜鹜声气一, 如果见过曹雪芹,必在诗话 中大书特书,谁知《随园诗 话》卷二是这么说的: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 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 本,观玩不辍,人问何好学 ?曰:“非也!我非地方官 ,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 不安,故借此遮目耳!”… …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 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P2-6 ★融艺术想象与历史考辨于一炉,复原曹雪芹及其家族荣辱兴衰的人生画卷 高阳以丰富敏锐的小说创作经验来读红楼梦、揣摩曹雪芹的创作心理,尤其运用他过人的考据眼光和对清朝八旗制度及人事文物的广泛知识,系统地归纳和梳理了曹雪芹生平的研究和探索。 ★历史小说大师高阳心血力作,道尽曹家的繁华旧梦和人事沧桑 高阳以历史小说之笔力,学术考究之功力,古诗文学之才情,将在《红楼梦》中刻意隐去的曹氏家族的现实悲欢进行了详尽的还原,生动展示了曹雪芹的悲悯情怀和坎坷一生。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金庸、二月河、张爱玲、罗振宇等激赏的历史大家 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金庸 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二月河 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和菜头 高阳的小说我一直看。《瀛台落日》非常好,全都闻所未闻。——张爱玲 高阳写清代的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