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
作者: 李不白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9.00
折扣购买: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
ISBN: 9787511573537

作者简介

湖北黄冈人,现居北京。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学专业,后从事地图编辑工作十数年,编辑出版各类地图册近百种。从小喜欢文学,因文学而读历史,二十多年笔耕不辍,其《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作品,图文并茂,融地理、地图、历史、文化于一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使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连成一体,同时 也引发了欧洲人的科技革命。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时, 欧洲人在航海技术方面并不 领先,中国人、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都比欧洲人强,但为什么偏偏是欧洲人打开了 新世界的大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历史。 之前提到过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 这都是 原生文明,其他的文明都是次生文明,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原生文明的影响。欧洲最 早的文明——古希腊文明,正是受到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双重影响。 希腊半岛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这里山峰林立,几乎看不到平地,所以在早期 产生不了农业文明。而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巴尔干山脉(也称老山山脉) 几乎将整个 巴尔干半岛与欧洲腹地隔绝, 所以生活在半岛上的人们一直很苦闷。我们在希腊神 话故事里,经常看到某某王子去放羊,就是因为这里不产粮,生活条件很艰苦。 不产粮的原因除了没有大平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气候。巴尔干半岛地 处地中海北岸,深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是 13 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我们知道中国的东 部处于季风区,季风气候最大的好处是雨热同期。所谓雨热同期,就是雨水和热量 同时到来。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两样东西——水和热,所以雨热同期能保证农作物 的健康生长。中国正是由此发展出了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而地中海气候对农作 物的生长很不友好: 夏天光照强的时候, 农作物需要大量水分, 偏偏老天不下雨; 冬天倒是有水,但光照又不行,阳光太弱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希腊不产粮,但有两个特产——葡萄和橄榄。这两样东西都耐旱,山地 也可以种植。葡萄可以酿酒,或晒成葡萄干,橄榄树的果子可以榨油,而且葡萄酒 和橄榄油都很好保存,是很好的商品。 但希腊人不能拿葡萄酒和橄榄油当饭吃,他们还是需要粮食。好在离得不远的 埃及沿尼罗河两岸就是产粮区;如果再远一点,还可以到达两河流域,和那里的苏 美尔人交换粮食。幸运的是,每到夏季的时候,地中海风平浪静,不需要很高超的 航海技术就可以穿过。于是希腊人和埃及人、苏美尔人有了交流。 有了交流,就有了文明的传播。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最早传到克里特岛, 然后通过爱琴海上星罗棋布的小岛, 一步步传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半岛, 于 是希腊人有了自己的文明。 很显然,希腊人不能照着埃及人和苏美尔人那样学习农耕技术, 因为这里层峦 叠嶂,没有大平原,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也种不出粮食来;也不能学游牧民族那 样去抢,那样风险太大,而且朝不保夕。基于世世代代出海经商为生的传统,希腊 人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商业文明, 或者说海洋商业文明。今天全世界都拿橄榄代表和 平,可能源头正在这里。当年希腊人如果没有橄榄,也只能学游牧民族那样出去抢 了。不偷不抢,靠贸易换粮食,这就是和平。为什么不用酒?因为酒不是普通百姓 能消费得起的东西,远没有橄榄油那样家喻户晓。 商业文明的命根子是契约精神。这个不难理解,比如说,希腊人拿着葡萄酒到 埃及去换粮食, 一年两年都如此, 时间一长, 大家熟了, 兑换的比例也基本固定, 如果有一天希腊人突然挖空心思想以次充好,或者坐地起价,那么对不起,上当的 埃及人下回就不做你的生意了。因为粮食是必需品,葡萄酒是奢侈品,没有葡萄酒 喝的埃及人照样生活,无非就是日子寡淡了点,但没有粮食吃的希腊人会饿死。所 以,诚实守信是商业文明的根本。 另外,生意人不需要像农民那样一年忙到头,葡萄和橄榄树平常基本不需要 打理, 所以希腊人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有了空闲, 希腊人开始思考, 于是某一天, 他们仰望星空,灵感突发,发明了哲学。其中以苏格拉底( Socrates )、柏拉图 ( Plato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为代表,人称古希腊三贤。 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研究领域涉及伦理学、形 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 俗,以及雅典法律——总之,没有他不会的。 这时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先贤们也在思考。所不同的是,中国的 哲学家们在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办法,农耕文明的人口密度大,不处理好人 和人之间的关系,会出乱子。 而希腊正好相反, 商业文明人口少, 地形复杂, 交通不方便, 平常也见不着几 个人,所以他们不需要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多地思考个人的问题:我是 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后进一步上升到对世界的思考:宇宙的本质是什 么?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希腊人发明了几何学,用数学来解释世间的万事万物,一切科学的种子在这里 产生。但希腊人显然太超前,这些种子还不能落地生根,人类还处在占领土地、抢 夺粮食的时代。而希腊又受限于地理环境,都是城邦小国,也未能将这些科学的种 子传播到四方。也就是说,这个时代依然是农耕文明唱主角。 与希腊半岛隔海相望的意大利半岛却完全不同。意大利半岛北部的波河平原, 面积达 4.6 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关中的渭河平原(3.6 万平方公里),足以孕育出一 个农业帝国。波河平原的北部是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 也是欧洲海拔最高的山 脉,山顶终年积雪。前面说过,这里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天炎热少雨,但波河平 原并不缺水, 原因就是有阿尔卑斯山的雪山融水源源不断流向这里, 为农业发展提 供先决条件。平原的南部是一条长达1400 公里的山脉——亚平宁山脉,一直延伸到 半岛的最南端,甚至包括西西里岛。按地理位置,亚平宁山脉又可划分为三段:北 亚平宁山、中亚平宁山、南亚平宁山。亚平宁山脉几乎贯穿整个意大利半岛,所以 意大利半岛又称为亚平宁半岛。在亚平宁山脉的两边,靠近地中海的沿海地带,有 一些比较小的冲积平原,这些地方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早期也建立了一些城邦国 家,如亚平宁山脉南边中部的罗马。 是什么让国鄙民穷的欧洲脱胎换骨? 是什么阻碍郑和宝船开创海上文明? 非洲、美洲、澳洲为何落后其他文明千载? 俄乌冲突、印巴分治、藏南争端……究竟因何埋下种子? 这些问题在历史中没有划一的答案,然而: 以15—17世纪的航海探险者为视角, 以将世界连成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 以还原山形水貌的地形图为沙盘, 以千年中变化甚小的地理为打开历史秘密的钥匙, 你会在全景式还原的大航海航程中得到耳目一新的答案。 像航海者一样踏上旅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