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小说家。1899年6月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至亲相继离世,16岁时彻底孤身一人,在世上无所依靠,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身世的坎坷造成了他感伤与孤僻的性格,不幸的经历激发了他文学创作才华的喷薄,痛苦与悲哀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底色,擅于以意识流的手法细腻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 1968年他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物哀”“风雅”是其作品的内在风韵,以其卓越的叙事技巧,非凡地、敏锐地表现了日本人的生命本质。"
内容简介
\"第yi章 除夕的钟声 东海道线特快列车“鸽子号”的观景车厢内,一侧窗户边排列着五把旋转椅子,大木年雄一直注视着一端的那把椅子,因为只有它在随着列车前行而静静地转动,而他自己坐的座椅低矮且带有扶手,而且是固定的,自然无法旋转。 观景车厢内只有大木一个人,他深深地靠在带扶手的座椅上,注视着唯一在转动的那把椅子,那把椅子并未按照固定的方向与速度旋转,而是时快时慢,有时还停一停,接着又朝反方向转。大木独自在车厢里看着那把椅子孤零零地旋转,心中顿生寂寞之感,思绪万千。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木前往京都去聆听除夕的钟声。 他习惯在除夕夜用收音机听钟声,这习惯已经持续了多年。除夕钟声直播节目从好几年前就开播了,自开播以后,大木怕是年年不落地收听了吧?日本各地古寺的名钟鸣响时,电台主播会进行解说,因为人们会伴随着节目的进行辞旧迎新,所以他们的言辞甚是优美与抒情。古老的梵钟[寺院钟楼的吊钟,多青铜制,用撞木击鸣。有洪钟、鲸钟等别名。 ]声声不断,余音袅袅,令人想到时光流逝,饱含古日本的幽寂感。每年除夕,北国之寺的钟声会最先响起,然后是九州,最后由京都各寺的钟声收尾。京都的寺院众多,因此在收音机中也会听到多家寺院的钟声交错鸣响。 直播除夕钟声的时候,妻子和女儿或是在厨房烹制新年料理,或是在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插花什么的,忙得不可开交,而大木却坐在茶室里听着收音机。伴随着除夕钟声响起,大木回顾着悄然逝去的这一年,心中无限感慨,而这份感慨年年相异,或激情满满,或辛酸沉重,抑或因后悔和悲伤而自我谴责。主播的话语与声音带有些许感伤,虽然这份感伤有时令人不悦,但钟声却深深地敲进了大木的心里。他很早以前就想过,要在除夕这一天去一次京都,在那儿亲耳聆听古寺的除夕钟声,而不是通过收音机。 那一年年末,大木突发奇想地决定前往京都,他私心想见见多年未谋面的上野音子——她现在住在京都——想和她一同聆听除夕的钟声。音子搬到京都以后,他们两人就几乎断了联系,他只知道她现在是一名自成流派的画家,好像还是单身。 不过,因为大木是临时决定去京都的,他也不是那种会提前定好日子然后买好特快车票的人,所以他没买票就直接在横滨站上了“鸽子号”的观景车厢。临近岁末,东海道线似乎比往常要繁忙,好在大木和观景车厢的老乘务员是熟人了,他觉得老乘务员定会想办法帮他寻个座位。 “鸽子号”的去程路线是从东京发车,午后经停横滨,傍晚时分抵达京都,回程则是从大阪发车,也是午后经停京都,这相当适合早上爱睡懒觉的大木,所以他经常坐这趟“鸽子号”往返京都,二等车(车厢分为一等、二等、三等)里的女乘务员们基本都认得他。 大木上车后发现二等车竟然出乎意料地很空,大概因为十二月二十九日这天的乘客很少,想必到了三十日、三十一日,又会客满吧。 大木注视着唯一在转的那把旋转椅子,不知怎的竟联想到了命运,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这时,一个老乘务员端着煎茶走向大木。 “只有我一个人吗?”大木问道。 “不是的,有五六位乘客。” “元旦的时候人会比较多吧?” “不,元旦很空。您要在元旦那天回东京吗?” “是啊,元旦不回去的话……” “那我帮您安排一下,元旦那天我不当班。” “好的,那就拜托了。” 老乘务员离去之后,大木环顾了下四周,他发现尽头那把带扶手的椅子下面摆着两只白色皮包,包是正方形的,比较薄,款式挺新,白色皮革上还带一点儿淡茶色斑纹,是日本国内买不到的高级货。另外,椅子上还放着一个很大的豹皮手提包。这几只包的主人多半是美国人,许是去了餐车吃饭。 窗外是暖暖的浓霭,随着列车奔驰向前,杂木林在霭中不断后退。云霭之上,远处的白云透着微光,似是地面向上投射的光线。但随着列车前行,天气逐渐放晴了,阳光透过窗户大片大片地洒在地板上。车子途经松山时,一侧窗外可见散落的松叶。一簇竹叶泛了黄。远处,亮闪闪的波涛正哗哗地拍打着黑色的海角。 两对美国中年夫妇从餐车处回来了。当列车过了沼津,看得到富士山时,他们站在窗边拍起了照片。可过了一会儿,当富士山更加清楚地展现在原野之上时,他们却好像是拍得倦了,背过了身,将窗外的景色留在了身后。 冬天日落得早,大木目送着某处暗银灰色的河流奔流远去,又昂首与落日相对。不一会儿,白色的余晖从黑云间的弓形缝隙中洒漏下来,许久不曾消逝。车厢里早就亮起了灯,那几把旋转椅子不知为何在某个瞬间一齐转了半圈,但只有刚才那把椅子依旧在不停旋转。 大木一抵达京都就直奔京都酒店,他觉得说不定音子也会来这儿,所以订了安静一些的房间。大木坐电梯大概上到了六七层,但因为这家酒店是沿着东山比较陡峭的一侧而建,所以沿着长长的走廊走到尽头才是酒店的一楼。走廊两侧的房间很安静,他想大抵是无人入住吧。但是过了晚上十点,他隔壁的两个房间却变得相当吵,充斥着外国人的声音。 大木去找了当班的男侍者,侍者答道:“那是两家人,但两家一共有十二个孩子。”十二个孩子不仅在房间里高声谈笑,还来来回回地去彼此的房间串门,在走廊上奔跑,简直是吵翻了天。明明有很多房间空着,为什么偏偏大木隔壁的房间住了这么吵的客人呢?但是大木想着,到底是孩子,可能一会儿就睡了。可不知道孩子们是不是也因为出来旅行,所以异常兴奋,始终静不下来,尤其是他们在走廊奔跑的脚步声,不绝于耳。 不得已,大木只得从床上爬了起来。然而,隔壁房间的吵闹声反而让大木倍感孤独,他想起了“鸽子号”观景车厢内那把孤零零旋转的椅子,而他心中的孤独感仿佛也随着那把椅子转啊转,环绕不息。 大木来京都是为了听除夕的钟声,还有和上野音子见面,但究竟哪一个是他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哪一个是次要目的,怕是要重新衡量。除夕的钟声肯定能听见,但音子却不一定能见得到,然而肯定的事情不过是借口,不确定的事情才是心底的期望吧? 大木因为打算和音子一起聆听除夕的钟声才来到了京都,他觉得这并不是件难事,所以毫无顾忌地来了。可他们俩之间已经隔了长久的岁月,尽管音子至今依旧单身,她会答应和昔日的恋人见面吗?这一点,大木确实无从得知。 大木低语道:“不,她……”但大木并不知道,那个“她”如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音子应该是借住了寺院的别苑,和她的女学生生活在一起。大木曾在某本美术杂志上看到过音子的照片,她住的别苑并不只有一两间房,而是足足有一户人家那么大,用作画室的客厅[这里指的是铺席客厅,用于接待来客铺榻榻米的房间。 ]似乎也十分宽敞,庭园趣味横生,颇为雅致。照片里的音子手握画笔,虽然低着头,但从前额到鼻梁的线条能看出那的确是她,她并无中年的丰腴,很是优雅。大木看到这张照片时,自责比昔日的回忆更先涌上了他的心头——是他夺去了这个女人成为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的权利。当然,看了这张照片有如此感受的人也只有大木一个吧,对于那些和音子毫无关联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兴许只是一个移居到京都,变成京都风格的美女画家而已。 二十九日晚上且罢了,大木打算在即将到来的除夕给音子打个电话或去拜访她家。但是他早上被外国孩子吵醒以后,突然心生畏惧,犹豫不决,想着不然就寄封快信,但坐在桌前却无从下笔。大木看着依旧空白一片的便笺,心想:“罢了,不见音子也没什么,就一个人听除夕的钟声然后回家吧。” 虽然因为隔壁房间里孩子们的吵闹声,大木早早地就醒了,不过当两家人出门后,他就又睡着了,再醒来的时候已经将近十一点。大木慢慢地系着领带,他想起音子说过:“我来帮你系,让我帮你系吧……”——那是十六岁的少女在被夺去处女之身后说的第一句话。大木什么话都没说,因为他无话可说,他只是温柔地揽过少女的后背,抚摩着她的头发,保持着沉默。音子拉开他的手,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大木起身穿上衬衫然后准备系领带,音子抬着头,就那么直直地望着他,她的眼里是湿润的,但那并不是眼泪,而是眼睛在闪闪发光。大木避开了她的目光,刚才亲吻的时候音子也是睁着眼睛的,于是他吻了她的眼,令她闭上双目。音子说要给大木系领带时,她的声音带有少女特有的甜蜜,大木瞬间松了口气,这出乎他的意料。尽管她帮他系领带,与其说是原谅了他,更有可能是一种自我逃避,但她摆弄领带的动作却甚是轻柔,只是,她似乎系得并不怎么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经典之作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美丽与哀愁》中,文字的纤细和淡雅游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精妙的叙事技巧将小说的艺术美感推向峰巅。 ★无处藏匿的炽烈之爱,川端书迷必读之作 病态的残忍与深沉的哀伤交融共生,读者誉其为ZUI能体现川端风格的作品。如果你是川端的忠实读者,那么这是一本不可不读之作。 ★多重主题交织下的爱情绝唱,忠于文本的全新翻译 人性的幽深、越轨之恋等多重元素集于一身,病态的残忍描写得淋漓尽致。为让读者接触到川端更为本质的创造美学,本书保留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创作,未做任何删减。 ★追求美是川端康成持续一生的修行 川端的一生都在追寻美,小说的行文古典清雅,充满了东方的美学意趣。《美丽与哀愁》作为川端的晚期作品,延续着前期作品中对于艺术美、人物美、气韵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