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营救24小时
作者简介
"张月星,原名张瑞兴,作家、编剧。上海大学MFA(艺术硕士)毕业,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研习影视编剧,参与过多部电影的编剧工作。其创作的小说故事均取材于真实案例,因细节生动、感情细腻,被读者誉为“文字拍成的电影”。知乎回答阅读量破千万。 出版作品《罪案迷城:消失的女高中生》,豆瓣评分8.2。获著名作家周浩辉和《粉红女郎》编剧推荐。目前电子书和广播剧已经登陆各大平台。"
内容简介
"第一章 15:00 连环谋杀 -1- “她是怎么死的?”路彦盯着草丛里那具尸体疑惑道。 没有人能回答他,大约一个小时前,市局接到群众报案,有人在秦河公园东北角的一处草丛里发现一具女尸。尸体的出现吸引了一大群围观的人,市局赶到现场的时候,现场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便向省厅发出了技术求助。考虑到年关将近,重要时期,省厅刑侦大队的副队长秦纬亲自出动,带着萧瑶、路彦等人赶到了现场。 刑警路彦抬起头看向不远处,他正身处省会临江城的秦河公园,此时下午3点多,警戒线外的围观群众越来越多。而不远处的萧瑶在案发现场寻找了一圈之后,走到路彦身边摇摇头道:“这尸体的头不在现场!” 路彦赶到现场后,发现那女性尸体身上穿着崭新的休闲装,脑袋不翼而飞,颈上绑的是一个塑料模型人头,那逼真的五官看上去像是真人一样。除此之外,死者十个手指头都是血糊糊的,身上倒是没有其他明显的伤痕。当发现尸体的脑袋不见了后,痕检师萧瑶和同事们连忙开始了搜寻,然而一番努力寻找后,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尸体脑袋的下落。 路彦又仔细检查了尸体周围的痕迹。半晌,他阴着脸说道:“凶手在别的地方作案,然后抛尸到这里。从伤口来看,尸体上已经出现了尸斑,死亡时间应该已经有两三小时了。从伤口处的流血情况来看,死者的头应该是死后被砍掉的。” “死后还要砍掉死者的头?”秦纬疑惑地走了过来。路彦点点头。秦纬转向痕检师萧遥问道:“可有什么发现?” “毛发和指纹都没找到,死者身上什么线索也没有。”作为痕检师的萧遥摇摇头,她和其他痕检员一到现场就开始搜查血液、毛发、纤维、指纹等微量物证,然而一番苦战之后也没有找到有用的微量物证线索,“这个死者身上被清理过,她的衣服是被人换上的崭新衣服,十个手指的指纹都被人扒掉了,我猜是凶手不想让我们知道这死者的身份。 秦纬正寻思着路彦和萧遥的话,检查尸体的警察突然惊呼一声:“这里面有东西!” 众人连忙上前。那警察一边从死者身下草堆里取出一块硬物,一边解释道:“这东西被压得真深,我们一开始还没发现。” 秦纬、路彦等人都看着那血迹斑斑的硬物,那东西长、宽、高都只有三四厘米,体积不大,法医简单处理之后,把它放进透明袋里展示给众人。 众人围了过来,只见透明袋中放着一个小塑料盒子,里面像是装着什么东西,侧面还有一个金属扣。路彦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解开金属扣,将塑料盒打开,众人这才发现,盒子里躺着一个小小的老式 MP3 播放器。 “看来凶手想跟我们说些什么。”路彦将 MP3 拿出来,开机后果然发现里面有一个音频文件。他毫不犹豫地按下播放键,紧接着,MP3 里传来一个嘶哑而又苍老的声音,像是饱经了岁月的风霜…… “这个城市有太多的恶人,既然法律没有审判他们,那我就代表法律来裁决他们。我是这个城市的审判者,未来24小时内,我将用六芒星的轨迹带走这个城市中七个罪恶的生命。无论人们阻止与否,它都必将发生。”" "1、叙事结构新颖: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二十四小时里的悬疑故事,采用一小时一章节的方式,让小说的节奏给人以争分夺秒的刺激感,该结构和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相似,具有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 2、双线叙事:故事中警匪各有一两条线,如电影蒙太奇一般来回交叉叙事,增强读者阅读快感,镜头感十足,影视感极强。 3、多重反转:在故事当中作者利用双线很早就交代了凶手,但是通过故事的推进又告诉读者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多重的反转情节让读者不到最后根本猜不出事情的真相。 4、主题深刻:故事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融入了对人性、贪欲等内容的讨论,并反映了一些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小说不仅故事有趣而且内容深刻。 5、名人推荐:悬疑推理畅销作家钟宇、樊落,编剧老谭力荐 钟宇:这本书给了我一次重新审视生命和正义的契机。关于罪恶,我们该以何种姿态面对? 樊落:如果你还在找让你夜不能寐的推理小说,别犹豫了,就是这本! 老谭:情节紧凑,酣畅淋漓,堪称中国版《七宗罪》,作为编剧/导演/媒体人,我敢说这是一部值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