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通

蒙古通
作者: 郭雨桥
出版社: 内蒙科技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8.28
折扣购买: 蒙古通
ISBN: 9787538015362

作者简介

郭玉桥,本名郭永明,蒙名艾吉姆。全国万里采风先进个人,全国民间文化十大守望者之一,全国散文学会会员。生于四子王旗笔架山下,生活注定他与笔终生为伍。内蒙古师范学院毕业后,十八年在鄂尔多斯牧区采访,能读写蒙汉两种文字,成为在创作与翻译、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游荡的两栖作家,又被人们称为蒙古文化学者。新世纪以来提出“走遍蒙古地”的计划,目前已经躬行九年,行程八千八百公里,做采风笔记七十四万字,拍照胶卷八百个,拍摄DV二百六十五盘,以雄厚的实力开始系统原创地撰写蒙古文化。目前已出各类文化著作和散文文集十八部。

内容简介

到了春节这天,居住在大草原的牧民都要给蒙古包盏上白顶,包里铺 上白毡,吊上白帘。甚至奶桶、酒具之类,都要涂上白色,或者挂个白布 条儿。真是张灯结“白”,喜气盈门。初一拜年的时候,要穿白袍,骑白 马,怀揣鼻烟壶,腰掖白哈达。见人先问好。入包尝鲜奶。天随人意,这 时的蒙古高原也常常冰天雪地,皑皑一片。如果再加上心灵的透彻晶莹, 不就是一首纯洁的诗吗?除夕晚上,巴尔虎部落要在自家门前的西南高地 ,堆一座洁白的雪敖包,拜天祭神就在雪敖包上进行。回家时要带上三团 净雪,放在蒙古包门头上。老年人讲,除夕晚上佛祖要下人间视察,一黑 夜要绕赡部洲三圈,他的马渴得很厉害,要吃这三团雪止渴。也有的说, 这雪是给佛祖进家时避寒邪除垢用的。 春节这一段有许多良好的风俗,都与讲究吉利有关系。比如家里家外 要打扫干净,连水井、羊路都不留一点污垢:不能生气吵架,不能打骂孩 子:不能酩酊大醉;不能让客人空手出门:连猫狗都要喂好,不要无端吠 叫。蒙古族还有个乡俗,除夕不强调守岁,大人娃娃一定要吃饱。据说睡 熱以后,天神要下来称每个人的体重。如果吃得少了,体重下够,天神就 可能一把将你抓走。所以这里有个规矩,大家吃饱蒙古包子以后,不解腰 带,囫囵身子睡觉。这样天神来称你体重的时候,把钩子秤往腰带上一挂 就行了。话是这么说,可是谁也没见过天神,也没有被抓走过,这大概也 是为图吉利——“除夕吃饱、一年有福”吧! 3.初一 “踩福路” 大年初一开台,每家牧民的桌子上,都要摆上四个盘子:两盘是篦形 馓子,叠垛七层,上放糖果,这是吃盘。两盘是模子脱的圆饼,也是七层 ,顶上放两枚或四枚红枣,这是看盘。看盘看盘,顾名思义,就是准看不 准吃的。大年初一,蒙古人讲究出门,名曰“踩福路”。是指按某个吉利 方向,到附近亲朋好友家骑马拜年,开启一年出门行走的神;耑,蒙语称 为“木日嘎日呼”(Mep rapax),是一种含有吉祥意味的说法。 踩福路的人都争一个“早”字。往往天还没亮,就听见銮铃哗哗地晌 ,有马蹄伴随颠碎的歌声扫远而近,那就是踩福路的人来了。孩子们赶紧 迎出来:“呵穆楞(祥和)?”深深行一个半跪礼,有拘、拴马、帮着背褡 裢…… 客人进家,腿一打弯儿,先向端坐正面的老者问“新年好”。老者摊 开右手:“好好,你们全家过年好!”客人如系晚辈,要向长者叩三头, 交换哈达和鼻烟壶。如系同辈,只交换哈达和鼻烟壶,叩头就免了,尔后 上炕落座。一落座,这家媳妇就过来,给你尝奶、端茶。这就是尝新茶。 里面撒几粒炒米,数粒奶酪,茶倒得也不满。客人接过茶碗,礼节性地暍 几口放到桌上。媳妇就把看盘给你端来,你千万不能吃,只从顶上取枚红 枣,抠下三小片,向天扔一片,向地扔一片,向自己嘴里扔一片。再把剩 下的大半红枣放回原处,让她搁在桌上好了。 这时客人下地,说声“盘子”,媳妇就取来一只盘子,里面多少放点 儿奶食糖果之类,忌空盘。客人接过,从褡裢里取出六个饼子,按三、二 、一的层次在里面摆好,顶上放两枚红枣,让主人尝过鲜奶,说声“扎, 新年的德额吉”,连盘子放在桌上。主人把上面的枣尝一尝,交给媳妇收 起来了。客人又从褡裢里取出六个饼子,放在另一盘里,顶上放两块糖: “扎,孩子们的份儿!”这家最小的孩子便跑来,半跪行礼,接过盘子去 了。 这套礼路走过,客人二次上炕,稳稳坐了喝茶。媳妇把茶碗要过来, 倒出刚才的冷茶,放上炒米、酪蛋、酥油、饼子,满满一碗端绐客人。客 人不够,可以随意从吃盘里补充,但不能触动看盘。如此吃暍一顿,主人 又敬上酒来,一次三杯,起码:次:又是新年三杯、进门三杯、新火三杯 。名堂很多,都得你喝。客人就是再无酒量,那新年三杯也得喝下去。如 此九杯过后,才操起乐器,放开歌喉,主客打成一片,欢歌畅饮。暍到酒 酣兴浓,有人便夸起自己的马来。别人不服,就到外面草滩比赛一阵,是 为插曲。酒宴进行到一定时候,客人就唱道:“银器是锻打的,永恒是虚 假的。天降的雨总要停,登门的客也会散的。”主人便挽留道:“羽毛洁 白的天鹅,落在苇淖里戏水漫游。远方的贵客登门,住上一两天玩够再走 !”一面端来酸奶稀饭氽饺子,让客人吃得饱饱的。临走又往褡裢里装六 个饼子,是为回礼,全家人再把客人送上马。 大户人家,初一客人一天不断,吃盘里的馓子没了添上,一天消耗许 多。只有看盘里的饼子没人敢动,顶多再添几枚红枣。如果主人不换,可 以放一正月。 4.给牲畜过春节 蒙古同胞是游牧民族,爱畜如子。正月里给人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忘 给牲畜过新年。你会说:牲畜不穿新衣,不吃饺子,也不放花炮扭秧歌, 怎么给它们过新年呢?是的,你要没见过,你就想不到,想不到的有趣, 这正是草原不同于内地的地方。 除夕这天,苏尼特一带要像打扫届室一样,把羊圈、牛栏打扫得千千 净净,把牲畜都赶回来,喂饱饮足,因为要给它们过年了嘛!然后在羊圈 的正中央,四四方方挖出九块羊砖(踩实的羊粪层),搬到浩特东南——太 阳上升的方向垛起来,这就是堙德尔(■H■■P)。启明星上来以后,全家 男女老少穿得崭新,来到堙德尔跟前,把好吃好暍摆上,焚燃九炷香,将 新茶、黄油、饼子向天向地泼散一番,对着新年的太阳磕三头。这就是祭 天,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和新生活的热爱。 起过羊砖的地方,露出个四方坑儿,这就是“羊席”。羊席上拢一堆 火,把香柏叶、黄油、饼子等等撒上去,插上九炷香,让羊儿们闻闻它们 燃烧出来的芳香味儿,这就算过年了。对于群里的公山羊、公绵羊,还要 特殊优待: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扳着犄角把它们拉到羊席跟前 。大人们就端来一只盛着黄油、鲜奶、酪蛋的银碗,硬把它们的嘴扳开.把 碗里的东西喂进去一些,脖子上系一条哈达,脊背上洒些黄米,有板有眼 地吟唱道: 形态如盘羊, 威武似大象。 大角头上盘, 肥尾臀上长。 ——用美味和佳肴, 抹画这洁白的公绵羊……P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