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916/15/20200916150021212.jpg)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85
折扣购买: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
ISBN: 9787508696065
左灯,90后,简书签约作者,4年新闻传媒从业经验,患抑郁症后退化为无业游民。目前是康复中的抑郁症患者。
1.复杂 自己得病之前,在谈及因抑郁症自杀的名人明星时,我都轻描淡写地说着:“太消极了!”“开心点不好吗?”“这世界这么多未知的美好没有体验,怎么舍得去死呢?”“真的应该想开一点啊!” 所以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现在,我的耳际也充斥着类似所谓劝解和鼓励的话。 亲人、朋友和以前的我一样,轻轻松松地说着“开心点哟”“坚强些”“一切都会好的”云云。 我微笑点头,毕竟不能辜负别人的好意,但事实上,如果我可以遇见以前正常的自己,会对说那些话的自己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懂个屁!!! 真的,事情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 2. 退化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抑郁症就是“不开心”。但其实,持续的情绪低落只是冰山一角。 抑郁症最可怕的,是不可控的机体机能的退化,还有不可控的思维认知的改变。 回溯过往,细细想来,病症其实很早就向我发出了“通知函”。 大概 2017 年 9 月,我开始没由来地对一切事务丧失兴趣,包括热爱的音乐、电影、书籍等。走进电影院像是上坟,音响覆盖了细细的一层灰尘,木心的诗集也长久地停留在同一页。 就是觉得没意思。莫名其妙地觉得没意思。 起初以为是天气变化引发的倦怠,就没有在意。 后来,身体机能开始明显退化。 胸疼、头疼开始侵袭,严重的时候我只能自捶胸口;记忆力、思维明显减退,拿着眉笔找眉笔,一天到晚都在找手机;行动力变慢,如果别人的生活是流畅的画面,我简直就是以三分之一的速率放慢速度;打翻水杯,打翻饭碗,成了一种常态;有些时候,会莫名涌出泪水,但你完全不懂自己在哭什么;更多时候,你就是发呆,无意义地耗费着无意义的时间。 人变得非常非常疲累,一开始我晚上10 点睡,后来晚上8点 就睡,再后来我下班回家7点就能入睡。即便这么长的睡眠时间, 我依然觉得疲倦不堪,每天都感受着“身体被掏空”的无力,每天都觉得被人持续暴打了一顿。 说一句话都感觉耗费了一辈子的力气。能量像是被完全榨干了。以前挪用一分力气可以完美地干成一件事,现在动用自己身体的一切能量,却只能吐出两个字。 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可能可以对抑郁症做出解释,为真正的抑郁症正名: 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3.障碍 “大概是被猪精女孩附身了吧?”病发初期,在我还没意识到这是抑郁症前兆的时候,我是这样对自己解释的。 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的呢?我出现了阅读障碍和表达障碍。 有一次,我面对采访对象,突然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整个过程中,我不停地磕巴、停顿,转换表达方式,却依旧词不达意。好几次,对方也被我问得一头雾水。这种错愕让一直以来思维流畅、口吐莲花的我非常不安。 此外,虽说我写作不算行云流水、妙笔生花,但我赶稿的速度与质量还算可以称道。但那一段时间,我对着电脑,把一句话捯饬来捯饬去,把主语、谓语、宾语来回放置,也拼凑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我觉得这极大地伤害了我作为文字工作者的自尊。 6. 意义 抑郁最折磨你的,还有你不自控的对意义的诘问。 从早上睁眼开始,你就开始做一份“考卷”,所有的问题格式 是清一色的“××× 的意义是什么?”: ——你睁眼的意义是什么? ——你起床的意义是什么? ——你穿衣服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无意义的对意义的质问,可以一直持续到你闭眼躺在床上,跳出最后一问——你闭眼的意义是什才算落幕。 在无数寻求意义的诘问下,整个世界都变得迷蒙了,像是真的,又像是梦……就是老隔着一层透明的薄纱,让你看不清楚,摸不真切。 总是莫名其妙地想倒下,却每分每秒都被某些黏稠又有力的丝线拖拉着走。 光天化日之下,欢声笑语中,你却在盘算着怎么结束这一切。 很妙,这种被全世界隔离的感觉。任凭谁,对你做什么,你体会到的都是一种隔靴搔痒般的无力感。 7.自杀 直到现在,还有人会问我:“你当时到底怎么想的?” 而我的回答也永远都是:“我不知道,我被操控了。” 我,被,操,控,了。 从一颗一颗剥出药片,聚合在掌心,一口吃进嘴里,到最后喉头滚动吞咽下去。这样一气呵成的动作,是有人在“指挥”我。 真的。他用半死不活又亢奋阴鸷的声音蛊惑着我:“吃下去,你就自由了!你就自由了!!”像演绎着一场万劫不复的魔咒。 而我要自由。 ——这就是我自杀的原因。 12.忘却 我惊叹于科技的强大,每个做完电休克的人,都把不好的事情忘记了。当然相应地,他们也同时忘却了很多东西,包括日期、时间,甚至来探望过他们的人。 但比起可以忘却不愉快的经历,这些小事就完全无足轻重了。也有人说,一个月过后,所有事情都会被慢慢记起,但我还是觉得,即便这样,能拥有无忧无虑的一个月时光,一切也都很值得。 我爸说,电休克应该是作用于大脑,通过打乱大脑的记忆系统达到目的。 我的好朋友小浣熊、金子,还有我同房的一个阿姨,都接受了电休克治疗。 “我为什么进院”这个问题,小浣熊已经问了我三遍了,连自己最喜欢的明星的名字,她也一并忘记了。 我同房的阿姨每天都翻日历,她连自己是什么时候进院的都 记不清了,每天的时间都让她很惊讶:“什么?今天 13 号了?”“什么?今天 14 号了?”有一次,她“丢”了钱包,急吼吼地找了一整个下午,最后发现钱包就被她自己放在了柜子里。 每次和做完电休克的病友聊天,他们很多人都会指着大脑说: “忘记了忘记了。不好的事情都忘记了,什么事情都忘记了。” 反正在病院里,一旦有人丢三落四或者记性不好,我们都说:“电休克做傻了。” 我不怕电休克的副作用,只要能忘却不好的回忆,多大的代价我都可以付出。现在,我看到馄饨,都觉得像大脑,都能点燃起我对电休克的渴望:“啊,我好想做电休克啊!” 13.初雪 我住院以后,对初雪进行了重新定义:我今年亲眼看到的第一场雪。 连绵半月的阴雨打湿了所有人的情绪,而我的心绪也愈发潮湿。不知道是不是药物开始发挥作用的缘故,我病症“昼重夜轻”的“节律性”被打破了。 发病开始变得突如其来。所以我每次的平和都隐隐带着不安的预感。 突然加速的心跳发出预告,升腾而起的绝望感从胸口贯穿大脑。与世界的隔离感骤然降临,恶狠狠地切断你与事物的所有联系,把你打成离群索居、茕茕孑立的无助小孩,逼着你对抗着全世界汹涌而来的恶意。 我又不行了。我转身抱住我爸。他紧紧抱住我,轻抚着,呢喃着,宽解着。 突然,他的音调上扬,和我说:“小左,哇,你看窗外,下雪了!” 我转身,看到粉末状的小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地在空中胡乱飞舞着。 南方的雪永远这样,给满心欢喜等待雪花的南方人意思一下。 我喃喃着:“是啊,下雪了。”两行热泪就滑落下来。 我爸说:“看到雪花,你想到什么呢?” 我低声道:“雪花是自由的。而我不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而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但就医率仅10%。这么多人之所以没有勇气去医院精神科或者精神病院找医生诊治,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一种叫病耻感的东西。 同时,在工作与生活压力巨大的当下,情绪低落、抑郁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上和口中,每个人都不能幸免。 对比鲜明的是,我们对抑郁、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的了解却不是那么足够,甚至还存在许多误解。多多少少,我们甚至都不能像对一个正常人一样去看待他们。 比如,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是想太多、是矫情,选择自杀的抑郁症患者是想不开,却不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病,不只是心理层面的问题,而是大脑功能出现异常。自杀还是活下去,并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 比如,我们并不知道,抑郁症患者在自杀之前有怎样的心路历程,经历过怎样的绝望。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是重度抑郁患者左灯对于自己抗抑郁过程的全程直播,通过她的生动鲜活、接近原生态的文字记录,我们可以深入一个抑郁症患者真实的生活状态,看他们所经受的身体与心灵方面的折磨,以及在面对抑郁症不屈抗争的勇气和希望,从而前所未有地深入了解抑郁症和患者群体。 如左灯所说,“我只想让大家看看,一个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是怎么一路跌宕地活下来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怎样为了生命在坚强,在不屈,在拼搏的。”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更了解抑郁症以及正视并接受得了抑郁症这件事儿,给予他们抗争的勇气。左灯的经历证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去勇敢面对、配合治疗。 !!对于被抑郁和低落、沮丧等情绪所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分辨抑郁与抑郁症,不给自己乱扣帽子,也不耽误治疗的时机。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家人与亲友来说,这本书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跟抑郁症患者相处,可以说什么做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做什么。 !!对于那些想了解抑郁症的读者群体来说,再没有一本书可以让他们在全面深刻地了解抑郁症的同时拥有妙不可言的阅读感受。 !!对于那些对精神病院和精神病患者存有好奇和恐惧情绪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满足他们的所有好奇心,看到一个充满温情的精神病世界。正常人的世界里,没有人会在你压抑自己需求和感受的时候,提醒你:那你的感受呢?但是精神病院的世界有人会这么做。 生而为人至苦,当全世界的恶意汹涌而来,这本书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所能给予我们的大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