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作者: 梁小民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经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ISBN: 978730126947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提倡人人都读点经济学,并不是希望人人都成为 以经济学为职业的经济学家。也不是因为经济学告诉 了我们致富的点金术,而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 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 的?他们的思考与我们没有学过经济学 的人有什么不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对个人和 社会有什么好处?要了解这一切,我们先要知道经济 学研究什么,以及经济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些问题的。 1 你经常处于选择之中 人们对经济学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经 济学研究经邦济世的大学问,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致 富之路,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还有人认为 经济学无非是一些自命为经济学家的人的智力游戏。 这些说法颇像瞎子摸象一样,都抓住了一个侧面,但 又都不准确、不全面。要了解经济学研究什么,还要 从经济学的起源谈起。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生存与发展 就是不断地用物质产品(以及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需求。需求来自于人类的欲望。欲望的特点在于 无限性,即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时。一个欲望 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用中国的一句俗话来说 ,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在中文中这句话有点贬 义。中国传统道德观是“存天理,灭人欲”,把人的 欲望作为罪恶之源。其实,人心要足了,社会还会发 展吗?正是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人类不断去追求,去 探索,这才有了社会进步。 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物 质产品(或劳务)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但谁都知道, 自然赋予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 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而 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这就是经济学家所 说的“稀缺性”。这里所说的稀缺不是指资源的绝对 量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 的资源也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 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当穷国政府为把有限的财 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方面而争论不休时 ,富国政府也为把收入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发愁; 当穷人为一日三餐担心时,富人正在考虑是打桥牌还 是打高尔夫球。这些都是稀缺性不同的表现形式。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种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 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 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 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正是要研究选择问题的,或者 说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学 被称为“选择的科学”。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 他的《经济学》中就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 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 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我们说经济学研究选择问题或资源配置并不是说 它可以直接告诉你如何去做,而是向你提供一套解决 这个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可供选 择的思路。经济学的理论并不难,难的是运用。能否 用这些理论去赚大钱或经邦治国,则取决于你的“悟 性”。例如,经济学告诉我们,个人或国家之间的贸 易有利于双方。这就是说,通过贸易来配置资源可以 增加双方的福利。这个原则很简单,但与谁贸易、如 何贸易则是复杂得多的问题,不能灵活地处理这些问 题,贸易的好处恐怕只是纸上谈兵。 总之,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它要解决任何一个 社会和个人都面临的选择或资源配置问题。因此,经 济学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科学。这正是 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原因。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