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作者简介
查尔斯·麦基,CharlesMackay1814—1889年,查尔斯·麦基是19世纪苏格兰著名学者,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著名诗人、词作家,早年曾旅居法国,1834年来到伦敦,其后从事新闻工作。他文笔幽默,通晓音乐,他作词的歌曲《欢呼吧,孩子》曾风靡一时。其主要著作有《歌与诗》《伦敦史》《苏格兰低地词典》以及《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体性疯狂》等。其中,《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体性疯狂》一书被称为描写人类社会群体迷失现象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客观地说,约翰·劳的确是一个出色的金融专家, 他对信用理论、原则了如指掌,同时代的人没有人能比 他更了解金融问题。他建立的金融系统崩塌如此之快的 原因并不在他,而是在那些推波助澜、渴望快速攫取金 钱的人们,那些协助他建立整个金融体系的人们。 约翰·劳没有料到整个国家、整个人群会陷入如此 巨大的一场贪婪的狂潮之中。更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人 的自信居然可以像怀疑一样无限制地增长、膨胀;而希 望有一天也可以转化为恐惧四处蔓延,最终吞没一切。 他又怎能够预见到,法国人会像寓言中描述的那样,在 金钱的疯狂诱使下,杀掉那只曾经带给他们无数只金蛋 的鹅呢? 劳的命运就像第一个从伊利湖驶往安大略湖的冒险 船夫一样。当他出发的时候,水面还是一片平静宽广, 他的航行既迅速又惬意,这时,又有谁能阻碍他的航行 呢?可是,不一会儿,一幕巨大的瀑布就出现在了他的眼 前,但是他却依旧沉浸在悠然自得的航行之中,对前方 的危险一无所知。当他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处境时,为 时已晚,之前让他心旷神怡的湖面,现在竟成了他的葬 身之地。他试图原路返回,但发现水流实在太湍急了, 自己显得十分渺小,以他微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与之抗 衡。随着时间的流逝,劳和船距离这洪水猛兽般的瀑布 越来越近。终于,他被浪打翻在水中,他的身体和小船 都狠狠地撞在了岩石上。汹涌的湖水携卷着他和小船一 同坠人谷底,时而翻起滚滚的水浪,但很快就又重归于 平静。约翰·劳和法国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劳是水 手,而法国人就是湖水。 1671年,约翰·劳出生于爱丁堡。他的父亲,法夫 (Fife)的一个古老家族中的幼子,继承了家族的产业, 继续从事金匠和银行家的营生。借助这些生意,他积累 了一大笔财富,这些财富足以满足他在名字前加上一个 地名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是他的同胞们的普遍追求。出 于这种考虑,他买下了劳里斯顿和兰德尔斯顿两处地产 ,从那时起就被人们称为“劳里斯顿的劳”。 我们这部回忆录的主人公约翰·劳是家中的长子, 刚满14岁他就被送到父亲的会计室中做了学徒。他在那 里辛苦工作了3年,逐渐掌握了苏格兰银行业的操作规则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字的热爱,对算术的精通令人惊 讶。17岁时的时候,他已经长得又高又壮,身材健美, 尽管脸上因出天花而凹凸不平,但依然很英俊,看起来 充满智慧。这时,他开始不务正业,整天把自己打扮得 花枝招展。在女人堆中他也备受青睐,女人们都管他叫 “俊俏的劳”。而男士们则对这个纨绔子弟嗤之以鼻, 称他为“浪荡子约翰”。1688年,劳的父亲去世后,他 彻底抛开了繁冗琐事,带着继承来的劳里斯顿房产的收 入来到伦敦,打算去见见世面。 他非常年轻且十分自负,长相英俊且相当富有,再 加上放荡不羁,难怪一到伦敦就开始大肆挥霍。他很快 就成了赌场的常客。凭借着对输赢概率的精确计算,他 赢了不少钱。所有赌徒都羡慕他的好运,许多人都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