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1.40
折扣购买: 金融高质量发展
ISBN: 978752176426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金融安全、金融发展、资本市场、公司融资等。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出版专著(合著)十余部,在多个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二百余篇。 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曾四次获得中国金融学最高学术成就奖——中国金融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建基于对总量和结构的科学把握 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注重同时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不能偏废。 总量上,要灵活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适度的货币信贷增长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不断适应货币供应方式的新变化,有效运用创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同时,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机构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还要通过“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和效率,从而达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促进金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统筹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目的。 结构上,要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框架作用,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工具和金融科技手段,推动完善贷款担保、尽职免责、不良核销、资本占用等配套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金融机构内生动力,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薄弱领域提供精准普惠金融服务,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还要发挥中央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工具的结构引导作用,对民营企业融资、小微企业融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进行专项考核,引导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 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统筹规划金融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在进一步完善金融交易平台、支付结算体系、金融会计统计审计制度、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有关资本配置和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教育及权益保护等金融法律法规制度的同时,一是要构筑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资金价格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要全面推动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完善与市场生态改善,完善证券公开发行注册程序, 依法惩处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完善退市制度,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及信用增进机制建设,提高金融业信息化水平,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推动形成完备、专业的征信体系,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切实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实体经济征信及融资成本;四是要统筹规划金融业综合统计、反洗钱以及金融市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支付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境内 外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保障金融制度、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 1.深入解读金融高质量发展,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大势。本书从中国式现代化、优化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开放、培育金融文化、建设金融强国、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方面,全面解读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路径,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金融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力作。何德旭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其关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多篇文章发表于《求是》杂志,是解读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权威专家。 3.有助于金融系统工作人员以及普通大众,更加深刻理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