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鼓励--正面管教解码
作者简介
蒋玉燕,网名一路追梦,原杭州大学教育系毕业。美国认证“正面管教家长讲师”,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名师成长导师库德育导师”。有数十万字的论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思想理论教育》《教学与管理》《班主任》等杂志上发表。曾经为《班主任之友》杂志主持有关班集体建设的多期专题。著作有《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才的密码》《好老师是这样做的——开启孩子心锁的五把钥匙》(主编)等。
内容简介
微型讲坛 共情,从看见孩子的感*开始 共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讲,它是一种重要的咨 询技术。从正面管教的角度讲,它是一种鼓励孩子的 重要方法或工具。 所谓共情,通俗地说就是对他人的理解,理解他 人的感*,理解他人的想法等等。有一句话*能揭示 共隋的实质:“以孩子(他人)的眼光看孩子(他人 )的世界,以孩子(他人)的心情领会孩子(他人) 的心情,感*孩子(他人)的内心世界。”女儿小时 候喜欢买机器猫小叮当一类的书,可我总是不准,因 为不符合我内心既定的标准:可以扩大知识面的、有 教育意义的、能够开发智力的……一次,我正带着这 些标准帮女儿选书,突然意识到:我这不是以自己的 眼光看女儿的世界吗?如果我是孩子,会不会有同样 的喜好呢?肯定也会。于是我就调整了给女儿选书的 原则。这是我*难忘的一次共情经历。 共情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要使他人感* 到你的共情,通常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准确地表达共 情,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一定要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对方的参 照框架。我在为女儿选书的事情上,后来就放下了自 己的参照标准。 2、要注意辨认孩子的感*,了解引发孩子感* 的原因,猜测他的想法,并从感*、原因、想法、事 实等几个层面来表达共情。如孩子因妈妈不给买玩具 哭了,妈妈就可以这样表达:“宝贝,妈妈知道你现 在很伤心,很失望(感*),因为妈妈不同意给你买 玩具(原因),我知道你希望将所有你喜欢的玩具都 买回家,是吗(想法)”? 3、当不太肯定自己了解的情况是否正确,是否 能达到真正的共情时,可以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 来表达。如:“听你所说,似乎你对妈妈的哕唆态度 相当反感,但又敢怒不敢言,是吗?” 4、共情的表达工具除语言外,还有非语言行为 (即体态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 等。有时运用体态语言表达*有效而且简便。实际中 要注意两者结合。 很多年前,我给老师们讲共情概念及其表达技巧 ,讲完后有老师问我,共情有什么作用?我不想用教 科书上的理论来回答,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 事。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其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一 起生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天早晨上学前就开始 哭闹,说肚子痛。陪他看过医生,吃过药,做过各种 检查,都无法解决问题。家里人疑是假病,让他写保 证书,给他讲道理,用物质诱哄,都无济于事。后来 老师了解到孩子的妈妈很少来看他,于是就对家长说 :“他可能想妈妈了,先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吧! ”奶奶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共情,但她表达了孩子*需 要的共情:“安安,你想妈妈了,是吗?”“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