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黄金时代的杀人事件

密室黄金时代的杀人事件
作者: (日) 鸭崎暖炉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密室黄金时代的杀人事件
ISBN: 9787547744383

作者简介

(日)鸭崎暖炉 1985年出生于山口县宇部市,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部。凭借出道作《密室黄金时代的杀人事件》荣获第20届“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文库大奖。

内容简介

楔?子 日本第一起密室杀人案发生三年后 一个男人在三年前的冬天被杀害,这起案件被当成日本第一起密室杀人案。幸运的是,嫌疑人很快被捕且证据确凿,唯一的问题在于现场处于不可能发生犯罪的状态,警方对此不知该如何处理。 没错,就是不可能发生犯罪的状态。现场是完美的密室,没有任何一名警察或者检方人员能够解开密室之谜。所以,那起案件中最重要的问题,当然也是审判时的争议点,正是密室之谜。 在一审判决时,检方主张:“现场是密室并不重要。基于客观证据,足以证明被告就是凶手。既然如此,杀人手法只不过是细枝末节,总之被告就是想办法杀了人。方法确实存在,只是被告隐瞒了而已。因此,现场处于不可能发生犯罪的状态这一点,绝对不能成为判定被告无罪的依据。” 与此相对,辩护方坚持认为:“根据我国的审判制度,犯罪不可能完成本来就有重要的意义。最好的证据就是不在场证明,假设被告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在我国一定会被判无罪,因为被告不可能有机会或条件实施罪行。这次的密室状态与此相同,只要现场是密室,那就意味着不仅是被告,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成犯罪。因此,完美的密室现场与被告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具有同等价值。尽管如此,对方却在面对密室时主张‘被告就是想办法杀了人’‘虽然不知道方法,可是被告一定想办法做了’,对不可能犯罪的事实置之不理,这明显缺乏一致性,与其他刑事案件的判例相矛盾。” 前所未闻的密室审判就这样以密室为中心进行着,东京地方法院的法官最终接受了辩护方的意见。也就是说,“证明密室无法解开与不在场证明拥有同样的价值”——鉴于被告不可能完成犯罪,所以判决被告无罪。 二审也接受了一审的无罪判决,而最高法院驳回了检方的上诉。 这次判决给全国人民的内心都留下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情况多么可疑,只要现场是密室,就能确保嫌疑人无罪。在某种意义上,下判决的瞬间,相当于司法认可密室价值的瞬间。在为数众多的推理小说中曾经遭到蔑视的密室杀人领域不再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密室在现实中的立场因为这个判例而逆转。 这就是那次事件微不足道的“功”,而那次事件的“过”则简单易懂。地方法院的判决出来后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四起密室杀人案。第二个月甚至发生了七起,密室像流行病一样向全社会扩散。 … 此后三年间,国内一共发生了302起密室杀人案。 这就意味着全国每年发生的杀人案中,有三成都是密室杀人。 第一章 密室时代 女人似乎非常兴奋,唾沫横飞地冲着“我”滔滔不绝。不过想起来,她也有莫名安静的时候。“我”想:她的情绪真不稳定啊。 “我”开口询问得知,女人似乎是集体自杀的幸存者。她和自杀网站上认识的人一起去了深山里的废旧房屋。那里有给每个人准备的一杯水,杯子里放了乌头碱、氰酸钾或者河豚毒素。然而其中一个杯子里没有下毒,而是放了安眠药。 “嗯,你明白是怎么回事吗?”女人说,“只有一个人会活下来。” 是这么回事,“我”想。 “而喝下安眠药的人就是我。” 看起来很明显,“我”想。 “真是的,事情麻烦了。我本来打算和大家一起和和睦睦地死掉,结果现在却在这种生意萧条的店里喝咖啡。” “这不是挺好吗?”“我”说,“生命很宝贵啊。” 女人抿嘴一笑:“你竟然会说这种话?” “我”喝了一口咖啡,咖啡很难喝,虽然是我自己泡的。看来“我”似乎没有泡咖啡的才能。 更准确地说,我只擅长一件事。 制造密室。 “总之,我活下来了。”女人说,“所以来见你了。” 女人指着“我”的脸。 “来见你,密室操纵师。” 1.第20届“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作品!开启不一样的本格推理之路。 2.5个密室×15个密室分类×1个隐藏惊喜,你所能想到的密室诡计,都在这里! 3.日本亚马逊文学小说总榜前十。上市一年,4次加印! 4.豆瓣8分好评,读书计量器网站超3000读者口碑推荐,引发推特网友热门讨论! 5.双重惊喜一并奉上:由作者撰写中文版独家序言+知名画师XuAn特别绘制超大场景海报。 6.该系列第二部《密室狂乱时代的杀人事件》预计将于11月正式上市,密室盛宴再次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