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精)

平家物语(精)
作者: (日本)佚名|译者:郑清茂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平家物语(精)
ISBN: 9787544762052

作者简介

译者郑清茂, 1933年生,**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博士,其间曾赴*研究。前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马萨诸塞大学,**大学*文系及东华大学中文系,为专精汉、和文学之知名学者。着有《中国文学在*本》,译有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宋诗概要》、《元明诗概说》及松尾芭蕉《奥之细道》等多种。

内容简介

二 宫中谋害 却说,忠盛还是备前国守时,遵从鸟羽上皇的敕 愿,建献得长寿院,有三十三间堂,安置一千零一尊 佛像。天承元年三月十三*举行落庆供养法会。论功 行赏,谕准忠盛优先递补国守缺额;恰有但马国守出 缺,即立刻为他补上。上皇欣悦之余,又下诏许他在 宫中升殿伺候。忠盛当年三十六岁。但那些世袭的公 卿殿上人等,却忌惮怀恨,密议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三 *五节丰明节会之夜,谋害忠盛。 忠盛得此传闻,便道:“我并非执笔弄墨之文官 。乃出身武勇之家,今若遭此意外耻辱,于家于身, 均为莫大憾事。总之,古书上不是说,为人臣者‘应 全其身以仕君上’吗?”于是拟定因应之策。当他进 宫的晚上,准备了一把没有护手的短刀,随便佩在束 带下”,面向微弱的火光,徐徐拔出刀来,举到鬓边 ,隐约闪烁着一道冰冷的寒光,引起了众人的注目。 再者,有忠盛的家臣左兵卫尉家贞,本是同姓木 工助。平贞光之孙、进三郎大夫家房之子。他身穿青 黄间色丝缀腹甲,上披浅蓝色狩衣,腋下夹着拴有弦 袋的大刀,在殿上的小院子里恭谨地守候着。藏人头 的手下不免惊讶,便叫一个六位藏人过去问道:“在 那空柱内侧、铃索旁边,有穿布衣者是何许人?违法 乱纪之徒,快快滚出去。”家贞肃然答道:“我家世 袭侍奉的主公备前守大人,听说今夜将遭杀害,为了 一探究竟,才到这里来。当然不出去。”说罢,恭谨 地守候如故。如此这般,当夜的阴谋也不得不中止了 。 当忠盛应召在御前起舞时,别人故意改变拍子, 齐声唱道:“伊势平氏,醋缸瓶子。”说起来实在令 人惶恐之至。提到平氏一族,原是柏原天皇的后裔, 只因其间鲜有机缘住在京城,变成了十足的地方人。 而且长年住在伊势国,有人便假托该国出产的陶器, 称之为伊势瓶子;又因忠盛有斜视的毛病,所以嘲笑 他是醋缸。 忠盛无可奈何,趁宴会尚未结束时,便悄悄退出 御前,走到紫宸殿北厢,故意在殿上人看得见的地方 ,叫出主殿司,将那柄挂在腰上的刀寄存在那里,然 后才走了出去。等候在外的家贞问道:“情况如何? ”忠盛原想一五一十据实以告,但看他恨不得立刻上 殿挥刀的表情,只好说道:“别无异状。” 五节宴舞时,往往伴以“薄白纸、浓染纸、缠丝 笔杆、涡纹笔管”。”之类有趣的咏物歌,载唱载舞 ,向来习以为常。但有一个人,名叫大宰权帅季仲卿 ”,由于脸色长得太黑,人人都称他为黑帅。当他还 在藏人头任上,也在五节宴会献舞时,人们也突然改 变拍子唱道:“好黑好黑呀,真个黑溜溜。是谁抹上 漆,好个黑人头。” 另外,花山院前太政大臣忠雅公十岁时,父亲中 纳言忠宗卿去世,成了孤儿。中御门藤中纳言家成卿 ,时任播磨国守,迎他为女婿,让他享尽荣华。他在 五节会上献舞时,也遭人揶揄道:“播磨有糙米,是 用木贼研,或用糙叶树,磨得恁亮鲜。” 人们却纷纷议论道:“古代便有如此这般之事, 并未引起任何骚动。如今浊世末代,不知将会如何, 实在令人不安。” 果如所料,五节会一过,殿上人便同声上奏道: “依格式之礼,凡佩剑列席公宴,或携护卫出入宫禁 者,需经敕许,向有定规。然而忠盛朝臣,既携自称 世袭家臣之布衣兵士,直入殿上小庭;自己又腰插佩 刀,列席节会。此二者违规乱礼,前所未闻。两案并 发,罪无可恕。宜从速削其仙籍,解其官职。” 听了他们异口同声的告状,上皇大吃一惊,即刻 召见忠盛,亲自垂询。忠盛陈辩道:“首先,家仆在 小庭伺候一事,非小臣所能预知。唯近*来,谣传有 人欲谋害于我。长年家仆闻知此事,以为谣出有因, 故前来助我免*其辱。其暗中私自进宫护主之举,臣 忠盛于事前既不能知,亦无由劝止。若仍疑其有罪, 或宜召见此当事人。其次,关于该柄短刀,当*已交 付主殿司保管。敢请传旨取来,验其真假,再行议处 有罪与否。” 上皇道:“言之有理。”旋即传旨取出该刀,御 览勘验。原来鞘套上涂以黑色,鞘中有木刀,木刀上 贴以银箔。“卿为避免当场*辱,扮成带刀模样;且 预料*后必有诉讼,故以木刀冒充真刀。考虑如此周 详,真是神机妙算。身为携带弓箭者,理当有此谋略 。此外,家臣至殿庭里伺候,亦是随从武士之本分, 非忠盛之过。”结果反而感动了上皇,没*到任何责 罚。 P5-8

*记物语鼻祖 历史小说翘楚

古雅之风 武士之道 争战之烈 人情之美

六十万言足本,周作人未竟之业,,终得全貌

四十载磨一剑,林文月撰文力荐,译文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