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无障碍阅读)(精)/语文丛书

唐诗三百首(无障碍阅读)(精)/语文丛书
作者: 总主编:汲庆海
出版社: 晨光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唐诗三百首(无障碍阅读)(精)/语文丛书
ISBN: 978754147460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这首诗的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最大的特点。这 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描摹的对象 也各不相同,显得变化多端。在形式上也显得整齐, 使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还增强了诗歌的音 乐美。 知识拓展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居住在天台山寒岩 。他的诗语言浅显如话,有明显的乐府民歌风格。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①园林悲昔游②,今春花鸟作边愁③。独怜 京国④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释:①迟日:春日。②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 ,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③边愁:流放边远地区 产生的愁绪。④京国:指长安。 译文: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 鸟呜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 的人被流放到南方,哪像湘江的水呀,却往北流去! 阅读鉴赏 这首诗,通篇运用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以 今天的悲和昔日的乐作对比,以今日的春花、春鸟和 自己悲伤的心情作对比;诗的后两句是人的南行与湘 江水的北流作对比。 知识拓展 唐中宗时杜审言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他 在流放途中,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 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 诗人触景生情,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悲从心来,写 下了这首诗。 题人庾岭①北驿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 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 见陇头梅。 注释:①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 之一。②阳月:阴历十月。 译文: 阴历十月,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 它们就折回。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 何时,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 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不散。来日我登上 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或许能看到那山头上绽放的红 梅。 阅读鉴赏: 古人认为大庾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此有十月北 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诗人运用比兴手法, 由雁及人,雁尚得北归,人只能向南,发出了人不如 雁的感慨。五、六句,描绘了恼人的景色,景中含情 。最后两句则直接抒情。整首诗不见一愁字,却让人 感到愁绪满怀。 知识拓展: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庚,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 ,故十月即可见梅花开,岭上多生梅花,故有梅岭之 称。 送梁六①自洞庭山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②水上浮。闻道神仙 ③不可接④,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释: ①梁六:作者友人,梁知微。②孤峰:指洞庭湖 中的君山。③神仙:这里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 神仙。④接:接近。 译文: 站在岳阳楼上举目遥望,看见洞庭秋水远接天空 ,那孤独的君山耸立湖心,倒影在广阔的湖中整日浮 动。听说君山上面有神仙,我却不能与他靠拢,我的 相思情和那湖水一样悠悠无穷。 阅读鉴赏: 《送梁六自洞庭山》是唐朝政治家、诗人张说所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诗 人通过描述送别友人梁六的途中的景色.来抒发诗人 贬居凄婉之情远重于送别之意的感叹。(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