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时刻(精)

缓刑时刻(精)
作者: (意)普里莫·莱维|译者:谢小谢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缓刑时刻(精)
ISBN: 9787508693507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 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 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4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大屠杀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1987年4月11*,莱维从他出生的房子**身亡。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曾评价说:“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内容简介

爱或者恨瓦莱里奥,都是不可能的:他的缺陷 和不足,使他从一开始就被放逐到人们的普通关系 之外。他曾经又矮又胖。现在他依然矮小,而脸上 和身上松弛的褶皱悲伤地证明着他往*的肥胖。在 波兰的烂泥地里,我们已经一起工作了很长一段时 间。我们所有人都曾在工地那又深又滑的烂泥中跌 倒。但多亏仅存的一点儿动物性高贵,那种高贵甚 至在沦落到*望境地的人中残存着,我们努力避免 摔倒,降低它的影响。事实上,一个趴在地上的人 处在危险之中,因为他会唤醒残忍的天性,引发嘲 笑而非同情。不像我们其他人,瓦莱里奥不断地摔 倒,比所有人次数都多,只要轻轻一碰,或者根本 不用碰。显然他有时故意摔倒,尽管有人仅仅骂了 他或准备去打他。他将矮小的身躯陷进泥潭里,好 像那是他母亲的怀抱,仿佛对他来说,直立的姿势 本身是暂时的,是为踩高跷的人准备的。烂泥是他 的避难所,是他可见的保护。他是个小小的泥人, 烂泥的颜色就是他的颜色。他知道这一点,而且靠 着痛苦带给他的一丁点儿智慧,他知道自己是个笑 柄。 而且他还谈论它,因为他爱喋喋不休。他没完 没了地讲述他的不幸和摔倒,以及遭*到的侮辱和 嘲弄,像个可悲的小丑,丝毫不打算克制自己或隐 藏那些*凄惨的细节。由于少许戏剧性的天赋,他 甚至夸大他的不幸中较令人难堪的部分,在这种天 赋中可以察觉到残留的快活的好脾气。认识像他这 类人的人都明白,他们生**恭维人,并没有额外 的目的。倘若我们在*常生活中相遇,我不知道他 会怎么来恭维我;但在集中营里,每天早上他都会 称赞我的好气色。尽管我并不比他强多少,但我同 情他,带着轻微的恼怒的感觉。但在那段*子里, 这种同情因为无法付诸行动,几乎一形成就马上消 散了,就像在风中抽烟,只在嘴里留下空洞的饥饿 的滋味。像其他人一样,我有意无意地避开他:他 穷困的程度太显而易见了,而在穷困之人身上,我 们总能嗅到债主的气息。 在一个阴郁的9月天里,防空警报在烂泥地上空 鸣响,音调忽高忽低,像漫长而悲哀的**。这没 什么稀奇的,而且我有一个秘密的避难所:一条堆 着成捆空麻袋的狭窄地道。我躲进那里后,遇到了 瓦莱里奥。他用唠叨个不停的热忱来迎接我(几乎得 不到回应),我正准备睡觉时,他毫不迟疑地开始向 我诉说他的倒霉故事。警报的悲鸣停止后,外面被 一团危险的寂静笼罩,但我们忽然听到了沉重的脚 步声,随即看到拉帕波特巨大的黑色轮廓出现在楼 梯口,手里拿着一个桶。他看到了我们,喊道:“ 意大利佬!”然后他松开桶,任其咣当咣当地从楼 梯上滚下来。 桶里原本装着汤,但现在已经空了,几乎一滴 不剩。瓦莱里奥和我得到了一点儿残羹,我们用汤  ★《缓刑时刻》捕捉被摧残殆尽的人类尊严短暂恢复的时刻。  ★十五个故事,每个故事只写一个人:在集中营里坚持演奏音乐的药剂师,与莱维分享苹果和古老神话的木匠,想从集中营里送出**给**的吉卜赛人,每天为莱维带来一份汤的泥瓦匠洛伦佐……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精神或物质上帮助了莱维,使他得以幸存。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也是意大利标志性作家,是“欧洲高尚、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被卡尔维诺称为“我们时代极重要、极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梁文道极力推崇莱维:“他的作品中的正直、尊严以及不可掩盖的人性光芒,足以使之跻身伟大文学作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