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作者简介
唐诺 本名谢材俊,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 曾与朱天文等共组著名文学团体“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 近十余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 2013年出版散文力作《尽头》,探索极限和人的现实处境,获评《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与台湾金鼎奖。
内容简介
海明威,《渡河入林》——太长的好运气有其难以逃遁的代价,它最终会变成你损失不起的东西。 库斯勒,《正午的黑暗》——一个忠贞的信徒,勇敢到可以抛开所有赴死;但作为一个人,他却怯懦到不敢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康拉德,《如镜的大海》——在寻求梦想、信念和价值的历史路途上,人把“伟大”一事自恋地揽为己有遂变得虚伪,而忘掉了他本来只是想企及一个比自己巨大高远的东西。 纳博科夫,《普宁》——人有迁徙的自由,也等于说人有不迁徙的自由;前者我们当它是个庄严的誓言,而后者则是一个亘古的文学主题。 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所以不可以笑,笑会让你肌肉松弛表情和善,甚至认为日子还过得下去。你改变了自己,就不会去改变世界。 以赛亚·柏林,《现实感》——你四下环视,身旁同行的俱是想当掌权者策士、满心向往呼风唤雨大游戏的人,杂在这堆糟糕透了的旅伴之中,你要如何令人相信,你们走同一条路,要去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比阅读更好的事,那就是重读。 读书人唐诺,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海明威/库斯勒/纳博科夫/果戈理/博尔赫斯/契诃夫/波德莱尔/福克纳/格林/艾柯/刘易斯/小密尔/柏林…… 伟大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唯有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一次次重读中,它们的伟大才会一一显现,一次又一次给予我们启示与勇气,面对生活的琐细与生命的虚无。唯有重读,这些伟大的心灵才得以唤醒、重放光芒,不再只是一个沉睡的名字。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唐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