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兽真相/揭密古生物科普系列丛书

古兽真相/揭密古生物科普系列丛书
作者: 邢立达
出版社: 航空工业
原售价: 22.50
折扣价: 17.55
折扣购买: 古兽真相/揭密古生物科普系列丛书
ISBN: 9787801839138

作者简介

邢立达,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中科院古脊椎所(IVPP)中国古生物网总编辑,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始多次参加野外考察与化石挖掘工作,足迹遍布。中国、蒙古、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地。2000年开始发表科普书籍与文章,全在描绘该领域所有重大发现与新理论。

内容简介

夕阳的余晖笼罩着竹林,天空的云朵反射出太阳最后的色彩,温暖的米 黄色把一切都包围在温馨的气氛中。2只巴氏大熊猫正在亲昵地相互舔着皮 毛,那只小点儿的已经1岁半,对于巴氏大熊猫来说,这个年纪的熊猫该离 开母亲,独立生活。但是这只幼熊猫一直赖在雌熊猫身边,又多待了半年。 雌熊猫知道,如果孩子再不离开的话,就没有办法让其独立生活了。它最后 一次帮孩子清洁完皮毛,像往常一样晃着肥大的身体走进了竹林。幼熊猫欢 快地哼唧着,揪住身旁的竹笋玩了起来。它并不知道,母亲这次离开后再也 不会回来了,它从今天起将独自生活,闯荡世界…… 中国广西是南方动物群的主要化石产地之一,这里发现过不少巴氏大熊 猫的化石。它们个体较大而粗壮,身长约2米,牙齿要比现代大熊猫大1/8 左右,咀嚼面的构造略微复杂些。 巴氏大熊猫是大熊猫中最大的一个亚种。它们最早出现在早更新世晚期 ,到中更新世已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并且到达了 越南和缅甸北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熊猫家族的鼎盛时期,大熊猫与牛羚、 鬣羚、剑齿象等动物组成了南方更新世著名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到中更新世晚期,巴氏大熊猫逐渐进化成现代大熊猫,同时它们的分布范围 和数量继续缩减,身体也逐渐变小,最后成为今天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巴氏大熊猫的头骨粗短,吻部不长,躯干粗壮,四肢强健。大熊猫虽是 外表憨态可掬的植食性动物,但仍保留了食肉祖先的尖利脚爪和凶猛习性。 因此比普通大熊猫体形更大的巴氏大熊猫可能也不是好惹的。当遇到食肉动 物时会拼死—搏。 与其他食肉动物类群相比,大熊猫的进化过程比较单一,没有太多分支 。已发现的化石材料显示,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 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其体形犹如一只 较胖的狐狸。由始熊猫进化的一个旁支叫葛氏郊熊猫,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 、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晚中新世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支则在我国的中部 和南部继续进化,其中一种在大约300万年前的更新世最早期出现,体形只 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它们是小种大熊猫,牙齿已进化 成适合吃竹子的类型。此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形逐渐增 大。 既然大熊猫的远祖是凶猛的食肉兽,却为何会选择吃竹子这样的生存方 式呢?从生态区位来看,动物很少食用竹子,大熊猫选择吃竹子可以避免和 其他动物的正面竞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大熊猫其实是一种已进人衰 亡阶段的动物,人类的发展只是加快了它们衰亡的速度。 现在对大熊猫的保护很难说会不会真正拯救这个史前遗老,不过我们仍 然不希望这些可爱的黑白熊真的在哪一天彻底消失在竹林中。 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