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状元经验谈(心态卷)
作者简介
王极胜,男,中小学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常年从事中小学教辅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成绩斐然,著有多部青少年阅读作品。《十年高考状元经验谈》系列丛书是其经过三年时间细心研究和打磨的新力作。
内容简介
**章 从压力中找到学习的快乐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 01 “能文能武”的全才女孩 ——上课不做笔记的秘密 姓 名/张超杰 金 榜/2006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692分) 毕业学校/新郑市第二中学 考入学校/清华大学 张超杰在高三一测的时候,考了新郑市第二名,到了二测,就考了郑州市**名。 少年壮志不言愁 天才这个词不应该随便用,我从没见过天才。所有的好成绩都是靠努力得来的,我不比别人聪明。我大的特点是自信,我总是做好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努力。刚上高三,我就定下总分700分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我自信的基础。 说下这段话时,他还不满18岁,是一位刚升入高三的小帅哥。2006年6月,他参加完高考后,就收拾好行囊,匆匆忙忙地往家赶。是的,他要快点回到家,帮父母到地里干农活。 2006年6月22*,他接到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说他以692分的总分成绩夺得河南省理科状元。在接到这个喜讯时,他想到的**件事就是趁这个暑假到建筑工地干活,来赚取上大学的学费。 这个男孩叫张超杰,高考前,他是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中学高三的学生。 19**年,张超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高中文化水平,母亲初中毕业,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对张超杰的启蒙教育很早。张超杰两三岁时,母亲带着他到地里挖花生时,会先捡出一堆花生教他数数。别看张超杰年纪小,但他似乎对数字很敏感,母亲在教了他一两遍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他则蹲在地上,一边用胖乎乎的小手捏着花生,一边用稚嫩的声音专心致志地数数。 张超杰小时候做事**专注。他平时喜欢摆弄家里坏掉的收音机之类的电器。他每次拆开那些旧电器,桌子上就会铺满很多小零件。他一边思考一边组装,到后都能把这些零碎的小零件安插在原位上。 张超杰上小学后,突出的表现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认真、投入。比如,他玩起来时,父母在旁边看电视、说话都不会影响到他。在学习上也一样,周围的任何响动都不会打扰他。 张超杰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刚上学时特别贪玩,一放学就跑出家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对写作业不是太上心。 有一次,父亲见他放下书包后又要跑出去玩,就提醒他:“你作业写完了吗?”见他没有吱声,便语重心长地说,“**的事就要在**做完,不然明天的事还会拖到后天,这样下去你就永远做不完,永远比别人慢。” 听了父亲的话,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跑回自己的房间去写作业。从那以后,他每天放学回家**件事就是写作业,而且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 张超杰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他去表哥家玩,表哥把一套名为《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的书送给他看。他看过后,爱不释手,虽然当时并不知道爱因斯坦、杨振宁、达尔文这些人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但他隐隐地觉得,他们好了不起,感到他们所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而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喜欢做这些事情。于是,从看到这本书开始,当科学家的梦想开始在他心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如果说《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这套书,让张超杰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他上小学时的一位老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则让他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那是在一堂语文课上,张超杰的老师随口说了一句:“半国英才出清华。”就是这句话,让张超杰的心为之一动,并且深深地铭记在心里。即便那时候他根本不知道清华所在地北京,到底离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有多远,但他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已经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只待时机一到,就飞离这个种满花生的小村庄。 清华,这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啊。那个时候,张超杰在学习之余,经常坐在桌前托腮静思,在脑海中一遍遍地幻想着“清华”的模样。 也是在那一年,张超杰把家里种的很多西瓜,都刻上了歪歪扭扭的“清华”字样。看到儿子这种行为,他的母亲隐约地觉得,自己这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儿子,内心里一定藏有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大志向。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看到张超杰在安静地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这套书,就笑着逗他:“你崇拜的科学家是谁?” “爱因斯坦。”张超杰脱口而出。 “为什么要崇拜他呢?”客人奇怪地问。 “当所有人都认为现代物理这座大厦基本建成时,他大胆提出自己的相对论,**震撼了现代物理学。”张超杰像一个小大人一样,“霸气”地回答。 客人听了,连声对张超杰的父母说:“你家这个儿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当张超杰把爱因斯坦作为偶像,立志要到清华上大学,并且想当物理学家时,他还不到10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张超杰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他们家有10亩地,一年的收成只有3000多元钱。张超杰还有一个也在上学的妹妹。为了供兄妹俩上学,父母赚钱的另一个途径是揽到帮人盖房的活儿。他们每天早上5:00就出门,天黑才回家,**一个人能挣下20多块钱,一年能挣4500元左右。为此,父亲说:“家里所有的收入,都是为了供这两个孩子上学。只要他们能读,硕士,博士,我们再苦再累也得供。” 张超杰的大伯是河南省新郑市龙王乡一中的教师。恰好张超杰的初中也是在一中上的,为了能够帮助父母节省一些钱,他一直在大伯家吃住。上初中后,张超杰学习*加刻苦了。熬夜学习对他来说是常事。或许是学知识比较扎实吧,张超杰从来不害怕考试。为此,他的大伯说:“这孩子很听话,爱学习,有灵气,心态也好,不管大考小考,他从来都不紧张。” 每到寒暑假,张超杰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学习,他到地里帮父母干农活时,也要随身携带着书本,边干活边背书,背不上来时,就打开书看看;在帮父母做饭时,他*是手不离书。对于儿子的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他父亲高兴地说:“超杰对我们很孝顺,没事的时候还会给我们做饭,不过做饭时,他是一边烧火一边低着头看放在膝盖上的书。” 张超杰的妹妹说到哥哥时,*是一脸自豪,她不无骄傲地说:“哥哥既会学习,又会疼人,他是我的偶像。” 初中毕业时,张超杰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新郑市第二中学。升入高中后,张超杰开始住校。 张超杰是一个善于规划的人,他不但在学习中有规划,而且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那时,他每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在这半月中,节俭的他能省就省,从不乱花一分钱,父母给他100元钱的伙食费,还会有节余呢。 高中三年,张超杰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心里明白,要想冲进全国的高学府——清华大学,就要努力拼搏,因为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换来后的成功。 张超杰的语文成绩不是太好,为了学好语文,他除了把课本上的知识学牢固外,原本不喜欢看文学类书藉的他,还“逼”自己读了几本文学名著,同时在业余时间又写了一些随笔。 高三时,张超杰为了激励自己学习,他每天都会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不完成就不睡觉。 2006年大年初一凌晨1点多,当许多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张超杰却依然在学习,并且一学就是**。 母亲回忆道:“夜里1点多,我起来去上厕所,突然发现儿子房间还亮着灯,就忍不住从门缝里看了他一下。看到他还趴在桌上看书,我就问他咋还不睡觉。他说**的学习任务没完成,不能睡。” 母亲心疼极了,都学习一年了,大过节的,该歇歇了,学习再重要,也得休息啊。母亲催他赶快休息,他却说不困。而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次。母亲说,高考以后,张超杰非但没有好好放松一下,反而学得*苦了,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一吃完饭就钻进屋里看书。怕他把眼睛看坏,母亲赶紧买了一个台灯给儿子。 在张超杰看来,学习能让自己变得自信,让自己与梦想中的清华大学越来越近。 学习之余,张超杰偶尔也看电视,不过他看电视时只限于两个节目:《新闻联播》和《百家讲坛》。他不太爱上网,说网络游戏很“无聊”。在报考志愿时才答应和同学们一起去上网,但他认为电脑是自己必须掌握的技能,以后一定要学好。 张超杰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事方面的杂志和伟人传记。其中《爱因斯坦传》《杨振宁传》这两本书令他着迷,他读了不止一遍,每读一遍都能让他**澎湃。 在张超杰读过的伟人传记中,他佩服的人是周恩来。在他看来,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非凡的力量,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它。 张超杰的语文成绩比较差,平时功课忙,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不是很多,所以当他参加完高考后,便找书店办了张借书卡。听同学说琼瑶的作品文笔很好,他就借了一本来看,他看后觉得很不错,但他不赞成中学生学习琼瑶书中的情节来“谈情说爱”,因为那“对专心学习很不利”。 自信而不张扬 张超杰在谈到学习经验时,他说:“我在学习上没有开过小灶,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这次高考考得好,只能说是‘运气好’。” 在谈到针对各科的学习方法时,他说:“我喜欢物理。可是,整个高三阶段,做得少的也是物理习题。我不敢做,一做物理题就放不下了。每*克一道难题,那种成就感什么都代替不了。有一次,我拿到一套物理模拟试卷(共10份卷),不到三天就做完了。” 张超杰高二、高三时的班主任姬超老师说:“张超杰不是聪明的,也不是用功的,但他是把智力与勤奋结合得好的。” 在说到高三如何缓解压力时,张超杰认为,多学习,只有学的知识多了,才能让自己充满自信;对自己有信心了,压力自然就没有了,学习效果就好。他说:“高三时一定得对自己充满信心。” 班主任姬老师认为,张超杰这次能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就是因为心态好。他说:“超杰胜在心态好,才让他在高考时**发挥出了自己平时的水平。他性格虽然有点内向,但他自信而不张扬,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有信心。”说到这里,姬超老师讲了一件事。 原来,张超杰进入高三后,参加全郑州市**次质量检测,他考了新郑市第二名。春节过后,学校又组织了一次考试,一向成绩稳定的张超杰却只考了全班第五名。 姬老师不禁为他担心起来,就找他谈话,张超杰却只是很平淡地说“正常”,接着他冷静地分析道:“因为假期看课外书比较多,几乎不看书本知识,这样一来,对书本上的知识就生疏了。相信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成绩自然会赶上来。” 姬老师看着他分析原因时的那份冷静,感觉到他比同龄人要稳重许多。果然,到了二测时,张超杰就考了郑州市**名。 状元方法论 自我暗示+自我比较=自信心 进入高三后,*渐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或多或少地承*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此时,你应该像张超杰这样,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本教育家田崎仁分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时,认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心。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是因为心灵经常被消极的情绪所占满,整天想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无论如何努力,还是在班上的中下水平。”“别人考试时都不紧张,只有我紧张。”“考砸了是因为自己笨,考好了是由于运气好。”在这种自我怀疑的心态的困扰下,压力会不期而至,导致自己一遇到困难,就会感到恐惧,就认为自己不行,没有能力解决而选择放弃。 相反,那些自信的学生却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干得不错。”“我有理由为自己取得的现有成绩而自豪。”每天找一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接纳自己,肯定自己,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在自信的心态的激励下,他们会*加投入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在高中阶段,你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培养自信心: 1.自我暗示法 积极的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同学们在考试前应多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经常对自己说:“我平常知识学得扎实,考试会成功的。”“我对自己做什么很有信心。”“我感到比较轻松。”…… 江苏省文科状元阙建容说,高三时她每天都在纸片上写“等着我,北大”“**我又向你靠近了一步,北大”等诸如此类的话暗示自己,然后大声念几遍,把纸片折成翅膀的样子,放进自己喜欢的盒子里。 2.自我比较法 有时与别的同学相比,你会觉得自己的进步比别人慢,容易感到灰心,一灰心就有压力。你不妨尝试改变一下比较对象,和自己比。与他人相比是横向比较,与自己相比是纵向比较。与自己相比,学会鼓励自己,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 另外,还要认识到他人的态度只能为你认识自我提供参考。有些同学常常以别人的态度(如老师、父母、同学等的态度)来决定如何认识自己。比如,在某次考试中,某个同学考了个好成绩,老师表扬了他,他顿时觉得信心倍增,而在另外的考试中失败了,他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或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态度是很不可取的,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影响自己的心态。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只要你自信地坚持下去,相信终有**你会成功的! 本书中的故事可以让你看到,即便是高考状元,也有与父母摩擦、与老师争执、与同学冷战的时刻,也有内心彷徨*望的时候。面对竞争和压力,面对枯燥与疲倦,只有时刻保持佳状态,你才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