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实习医生手札(精)

应县木塔实习医生手札(精)
作者: 编者:赵鹏//赵波//方国一|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90.88
折扣购买: 应县木塔实习医生手札(精)
ISBN: 9787302649816

作者简介

赵波,1989年生人。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硕士。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与项目助理。主要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培训相关工作,曾参与十余项文物及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项目。

内容简介

"从1933年梁思成、莫宗江等诸位先生首次勘测应县木塔以来,已90多年,关于木塔保护的世纪之辩也不断涌现。作为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学科王冠上的宝石,木塔保护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事关重大,我辈学人皆应为此担当与奉献,故有此书,愿为木塔保护之决策者提供一隅之见。 ——赵鹏(正高级工程师,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故宫研究院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 抬头望向刚刚工作的地方,一下子感叹起信仰的力量,令蝼蚁一般的众生用身边普通的木材搭起人和佛之间的阶梯。 ——刘畅(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 应县木塔病了,像一位岣嵝的老人。但是他究竟病在哪儿?我们该如何治疗?或许并不能轻易下结论。 打个比方,你或许听说过类似下面的故事在医院发生: 比如一个人没看清路况,不小心摔了一跤,受伤了,随后被送往医院。他的病看似在小腿摔伤的伤口,但是或许检测结果会告诉你:他骨质疏松,这次摔跤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骨折;他的激素指标不正常,是因为糖尿病影响了视力才摔倒;他的血液指标不正常,或许存在血栓,进而影响神经传导,等等。那么,只进行皮肉的包扎缝合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再比如一个人体内存在结节。看起来治疗方案只存在三种:保守治疗、手术切除结节、切除结节+扫除周边淋巴。资深大夫甚至第一眼就能凭经验选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但是他仍然需要对病人先进行“无损”的B超检查,观察结节形态;再进行“有损”的病理培养,确定恶性程度;然后,综合病人的年龄、是否有慢性病、甚至病人短时间内是否有无法交接出去的任务等情况,最后再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这是对待生命时需要有的严谨和“程序正义”。 保护古建筑有时候就如同给一个病人看病,我们需要全方位了解其“生理”“病理”和“药理”,才能做出合理的治疗选择。 本书就是一群来自家具与内檐装修保护培训的古建筑保护“实习医生”,尝试对应县木塔的“生理”“病理”和“药理”进行挖掘。 他们像给病人“透视”一样地给木塔节点拍摄X光片。 他们像做病理分析一样对彩塑或彩画进行取样。 他们研究结构,这是骨科。 他们研究表面装饰,这是皮肤科。 他们查询建筑史资料,如同翻看病人病历。 他们尝试研究保护工作大棚,如同搭建野战医院。 虽然限于“医疗设备”的缺乏,很多研究未必足够深入,但是他们足够全面和负责。 而且,面对应县木塔如此复杂而伟大的古建筑,谁都是“实习医生”。只有怀有敬畏之心地去充分了解木塔的方方面面,像对待一个病人一样倾听了解他的感受,才能真正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给他带去实实在在的爱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