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谈读书

温儒敏谈读书
作者: 温儒敏|责编:李节//张鹏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9.10
折扣购买: 温儒敏谈读书
ISBN: 9787100180214

作者简介

温儒敏,1946年生,广东紫金人。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文学史的视野》、《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等。

内容简介

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阅读:快乐至上 语文教学通常讲“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读 ”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现在那种一切指向高考 的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很枯燥、很累人的,难怪很多 学生中学毕业了,也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他们来说不 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他们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这样的语文课即使把学生送进了大学,也不能说是成功 的。 学生的阅读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当今我们的社会 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北京统计局调查,北京市民阅读 时间相当少,不敌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调查涉及1500户居 民,3733人,年龄15-74岁,发现城镇人均可支配时间4小 时21分,其中平均看电视1小时53分,上网32分钟,读书包 括读报纸杂志通通加起来才22分钟,占可支配时间8.4%。 农村更少,人均每天阅读时间只有8分钟,占3.5%。而打牌 打麻将的时间超过阅读时间,为14分钟。可以说在我们的 公民生活中,阅读的地位仍然很低,我们的社会没有多少 书香味。 在这样一个不爱读书的环境里培养学生阅读爱好,难 度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就像希腊神话中那个推着大石头 上山的西西弗,费了很大力气把巨石推上山,随时又可能 滚下来。但我更欣赏把热心儿童阅读事业的老师与出版家 喻作“点灯人”,他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然抱有理想 ,希望搞好儿童阅读教学,推进青少年的课外阅读,让新 的一代公民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学前儿童及小学低学段的阅读问题,我觉得总的 还是要减负,把其他方面加给孩子的负担减少,阅读也注 意适量,不要太多功利性阅读。孩子们负担实在太重,除 了教育体制(比如高考、中考、择校,等等)的制约,更 严重的是社会上对儿童与幼儿教育可能存在误区。要推进 儿童阅读,千万不要一窝蜂搞“提前量”,不要增加儿童 的负担。对孩子而言,阅读应当是快乐至上的。现在有一 个口号,大家都似乎认可和习惯了,就是“不要输在起跑 线上”。这个观念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让他 们紧张。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口号,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就如 同跑马拉松,一开始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 ?可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了 。 目前我们对学前儿童及低学段学生的阅读还缺少科学 的研究,需要整合多学科来共同完成,给千百万家长一些 可靠的认识。儿童阅读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在于让孩子快 乐健康成长。在儿童阅读问题上,我们再也不要被类似“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集体无意识”误导了。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前提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目 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 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 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 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谈读书和语文学习 40余篇文章,首次结集出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列入必修。 “部编本”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教学生读书。读书,已经成为语文的热词和关键词。近年来,作为推动语文教改的核心人物,温儒敏老师在许多场合发表文章,呼吁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本书全面展现了温老师对于语文学习与读书的观点,是语文教师把握教改方向、跟上教改节奏、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的必读书,更是家长、中小学生、青年朋友提高读书水平、提升人格修养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