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印繁星](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807/21/20240807215629803.jpg)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7.60
折扣购买: 寸印繁星
ISBN: 9787208173071
杨绣丽,本名杨秀丽。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上海崇明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级研讨班学员。著有诗集《梦中的新嫁娘》《桑之恋》《城市像琥珀般的花园》《彩虹经天》《雪山的心跳》,人物传记《麦香塬》《韩硕画传》,散文集《锦年微澜》等。其中诗集《彩虹经天》和《雪山的心跳》获上海市重点创作项目。现任职于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
风雪途启 骡车出北京城,一路风 雪载途,往东疾驰。乘者有 些奇怪,那账房模样的生意 人,一张椭圆脸,面色略微 有些苍白,戴着一副金丝眼 镜,漆一般黑的胡须,跨坐 在车把上,脸色冷峻而严肃 。而那大剌剌端坐车后的汉 子,压得低低的毡帽下面, 胡子拉碴,按说这人应该是 老板了吧,但身上套着的一 件棉背心,油迹斑斑,几乎 能照出人影,又仿佛店伙计 了。当他偶尔朝外看去时, 目中精光闪烁,似乎被冰雪 所映亮,显示其并非一般人 物。 时为1919年阴历年底。 北国。道路一侧是雪,另一 侧也是雪,条条辙迹中冻雪 肮脏凸起,永无尽头地伸展 。大雪封冻的村庄,几乎难 闻到鸡鸣狗吠,只有屋顶炊 烟袅娜,犹如一声声呐喊从 铁屋子里传出来,转眼间消 逝无踪。 此时,正值生意人前往 各地收账之际,谁也没注意 到这两个赶路者的反常。而 赶路者眼中无山舞银蛇,无 原驰蜡象,只是赶着他们的 路途……在寒气彻骨中,一 声声鞭响,似乎将华北莽原 上空的冰冷空气撕出一道道 裂隙,辙迹深深地印入历史 : 这两个赶路者乃是鼎鼎 大名的人物,他们是北大的 前同事,是《新青年》及《 每周评论》的同仁,是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者……他们— —那装作账房先生者,实乃 李大钊也。那套着棉背心的 ,则是陈独秀。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 在北京城南香厂路新世界游 艺场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获释后,仍格外受到当局 关注,住处受到监视,陈独 秀颇感不适,打算迁居上海 。 1920年1月,陈独秀秘密 离京,到了上海,后于2月4 日,去武汉作演讲,轰动武 汉学界,惊动湖北当局。8 日,陈独秀乘火车从武汉回 北京,结果北京家中遭到更 严密监视。消息传到李大钊 处,李大钊派人到车站把陈 独秀接走,并决定亲自送往 天津。 寒风拂面,陈独秀看着 李大钊背影,心中感慨,不 禁吟起诗来:“本有冲天志 ,飘摇湖海间。偶然憩城邦 ,犹自绝追攀。寒影背人瘦 ,孤云共往还。道逢王子晋 ,早晚向三山。” 李大钊听了,停下骡车 ,跳下车来,站于路肩,赞 道:“仲甫先生果然大才磊 磊,竟然在路上作得这一首 好诗!” 陈独秀也跟着跳下车来 ,笑道:“是多年前一首旧 作,题作《咏鹤》,一时感 慨,突然想起来了。” 李大钊诚恳说道:“仲甫 先生过谦了,虽说您如今算 是遭逢飘摇湖海的境况,但 仲甫先生可莫愁前路无知己 啊,要说起来,如今天下谁 人不识仲甫先生大名?!” 刺目的雪光中,陈独秀 遥望着不远处的村庄,田野 ,更远处的山脉,沉默了一 会儿,答道:“如今这世道 ,再抱有朝游北海暮苍梧、 自在逍遥的出世之心,确实 不合时宜了,所以不管前路 如何,君子当自强不息,不 敢说为天地立心,但为生民 立命之责,却是我辈所不敢 辞也!”说着,隐隐然生起 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 “是的。为生民立命,为 万世开太平,开创一个新纪 元,诚我辈之责,也是我辈 所愿也!”李大钊目视远方 ,眼有期待之意。 “是啊,民国成立已然八 年有余,不仅民不聊生,而 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人,本 来以文养家,如今却连一点 言论自由都要受到钳制,实 堪悲哀……但愿有一天,我 们的子孙后代能有自由选择 的余地。”陈独秀既愤慨又 坚定地说道,露出神往之色 。 寒风凛冽,呼啸如狂。 李大钊答道:“相信,庶民 总归胜利,人人都会有一方 光明的立足之地。” 日行夜宿,一路风雪。 他们就这样推心置腹地交谈 着,说起各自的出身,谈起 留学期间的往事,谈起创办 《新青年》的各种境况,谈 起远方的十月革命…… 这一年,陈独秀41岁, 李大钊31岁,此时正在北京 从事驱张请愿活动并经李大 钊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 毛泽东27岁。说起来,他们 三人的名号很有意思。陈独 秀,谱名庆同,官名乾生, 字仲甫,号实庵。因家乡有 独秀山,他先以“独秀山民” 为笔名,后以“独秀”名世, 另有笔名“只眼”,透出一股 独特的个人意志。李大钊, 字守常,被誉为道德完人, 有大胸怀。毛泽东,字润之 ,颇有毛毛细雨,润泽东方 的味道。 先说这陈独秀,安徽怀 宁人。1901年,22岁的陈 独秀因进行反清宣传活动, 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 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 校速成科学习,半年后回国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