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禅者的初心(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作者: (日)铃木俊隆|译者:梁永安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禅者的初心(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ISBN: 9787807001775

作者简介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禅师,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5年5月,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隆禅师辞世。著有《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2》(原名《禅的真义》)。

内容简介

现在我想谈谈坐禅的姿势。当你采取莲华坐的坐 姿时,右足是压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压在右大腿 的下面。当这样盘腿而坐时,尽管我们有一只左脚和 一只右脚,但它们却会浑然为一。这种姿势道出了二 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这也是佛教最重要的教法 :非二,非一。我们的身与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 你认为身与心是二,那你就错了;但如果你认为身与 心是一,你同样是错的。我们的身与心既是二,又是 一。我们总以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单 数就是复数,但在实际经验里,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复 数,它也是单数。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死。如果我们认为死亡是生命 的终结,那就是个误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 己不会死,那也同样是个误解。我们既会死,但我们 又不会死,这才是正见。有些人认为,人死的时候只 是肉体死去,而心灵或灵魂会永远长存,这也不全然 是对的,因为心灵与肉体都有其尽头。但是,说心灵 与肉体会永远存在却也是对的。 尽管我们有“心灵”和“肉体”这两个不同的观 念,但它们实际是一体的两面,这才是正见。所以, 我们坐禅时采取盘腿坐姿,为的就是要象征这个真理 。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 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 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坐正、背挺直、手放好 坐禅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脊骨挺直。你的两耳 和双肩都应该成一水平线。肩膀放松,后脑勺斜向上 ,正对天花板。下巴应该收拢,当你的下巴向上抬, 你的姿势就不会有力量。另一个让你的姿势获得力量 的方法,是把横膈膜往下压向丹田,这可以帮助你维 持身体与心灵的平衡。试着保持这种坐姿,起初也许 会觉得呼吸不自然,但习惯之后,呼吸就会顺畅而绵 长。 你的两手应该结成“禅定印”,方法是:手掌朝 上,右手手背放在左手掌中,两手中指的中间指节相 触,两根拇指上举,指尖轻轻互触(就像是中间隔着 一张纸)。这样一来,你的双手就会构成一个漂亮的 鹅蛋形。你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持这个手印,就像是手 里抱着什么极其珍贵的物品那样。双手应该贴住身体 ,拇指举在肚脐的位置。两只手臂自然下垂,微微离 开身体一点点,就像是它们各自夹着一颗蛋那般。 身体不要歪到一边,也不要向后仰或向前倾。应 该坐得直直的,就像是天空要靠你的头才能撑起来一 样。这种坐姿不只是形式,它是佛教的关键所在,是 对你的佛性一个完美的表现。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佛 教,就应该依照此一姿势来修行。这些形式不是获得 正确心灵状态的手段,采取这些姿势本身就是正确的 心灵状态。 但我们不需要获得什么特别的心灵状态。当你想 要获得什么,心就会游荡到别的地方;当你没有想要 获得什么,你会拥有的,就是此时此地的身体与心灵 。一位禅师说过:“遇佛杀佛。”如果你遇到的不是 一个在当下的佛,就应把他“杀掉”,如此你才能归 复自己的佛性。 做任何事都是我们本性的表现。我们不是为别的 事而生存,我们生存是为了自己。这就是佛教的基本 教法,由我们遵守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就像打坐 有打坐的坐姿一样,我们站在禅堂时,也有许多规则 必须遵守,但订定这些规则的目的不是要把每个人弄 成一模一样,而是为了让每个人可以最自由、最自在 地表现他们的自我。 例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站姿,而站姿是 由身体比例来决定。当你站着的时候,两个脚跟应该 相距一拳宽,两脚的大拇指应与两个乳头在同一直线 上,这就跟坐禅时,应该对丹田施予若干压力一样。 此外,你的双手也应该表现出你的自我。用左手抵住 胸,拇指与其他手指结成圈形,右手放在上面。右手 拇指向上举,两只前臂与地板平行。这样,你就会感 到自己抱着根圆柱子,不会身体萎顿或歪向一边。 姿势正确才能保有自己 最重要的事情是拥有自己的身体。身体一旦萎顿 ,你就会失去自己,你的心也会游荡到别处去,而你 也不会在自己的身体之中。这不是正道。我们必须存 在于此时、此地!这是关键。你必须拥有自己的身体 和心灵。万物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存在于正确的地方 。这样,就什么问题都不会产生。要是我现在使用的 这个麦克风是放在别的地方,它就不能发挥功能。当 我们能够把身与心放在恰如其分的地方,那其他一切 就会跟着恰如其分。 然而,我们通常都会不自觉地试着改变别的东西 ,而不是改变我们自己,我们都会试着让自己以外的 东西变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恰如其分 。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话,也就不可能让 任何东西恰如其分。反过来说,要是你能在恰当的时 间以恰当的方式做事情,那万事都会妥妥当当。你是 “老板”耶,老板打瞌睡时,店里的每个员工都会跟 着打瞌睡。但是,当老板扮演好自己,那么每一位员 工也会扮演好他们自己。这就是佛教的奥秘。 P24-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