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精)/轻与重

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精)/轻与重
作者: (法)雅克·勒高夫|总主编:姜丹丹//何乏笔|译者:杨嘉彦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精)/轻与重
ISBN: 9787567567559

作者简介

杨嘉彦,1987年生,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法语语言文学和国际政治专业双学士学位。之后赴法国留学,在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获历史学学士和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正在巴黎四大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列奥·施特劳斯、历史哲学、反启蒙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

内容简介

另一种犹太一基督的历史分期模式来自于中世纪 基督教的重要思想来源奥古斯丁,它与但以理的分期 方法在同一时期流行。在《上帝之城》(413—427)第 九书中,奥古斯丁区分了六个时期:第一个从亚当到 诺亚,第二个从诺亚到亚伯拉罕,第三个从亚伯拉罕 到大卫,第四个从大卫到巴比伦之囚,第五个从巴比 伦之囚到耶稣的诞生,第六个一直持续到时间的终结 。 但以理与奥古斯丁在划分时间的过程中受到了自 然周期的启发。但以理的四个王国对应的是四个季节 ,而奥古斯丁一方面参照了创世的六天,另一方面对 应了人生的六个阶段:幼年(in rantia),童年 (pueritia),青少年(adoleSccn-tia),青年 (juVcntus),成年(gravitas),老年(senectus)。 但是他们都赋予各自的历史分期方法以象征的意义。 在遥远的过去的时间概念中,时期不是中立的序列。 对于时间,对于我们在漫长的时间演变中所称的“历 史”①,这两种分期方法体现出不同的观念。 但以理向波斯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讲述四个时期 的同时,也指出每个王国相对于前一个都是在衰落, 直到上帝创造的一个王国,他派来“像人子的人①” (教父们愿意承认他为耶稣)到人间,后者让世界和人 类得到永恒。这种历史分期把从原罪产生出来的堕落 理论和对永恒未来的信仰相结合,这种永恒虽然但以 理没有说,但是言外之意即上帝选民可以得到幸福, 入地狱者则进入苦海之中。 奥古斯丁用很大的篇幅强调逐步的衰败,并描绘 出人生将在老年的时候获得圆满这样一个画面。他的 历史分期奠定了一种悲观编年史理论,这种理论在中 世纪早期的许多修道院中常常是主流思想。随着希腊 拉丁语语言及文学教程的逐渐消失,没落感以及“世 界老去”(mundus scnescit)的说法在中世纪的最初 一段时间里成为主流。这种世界衰落理论直到18世纪 都在阻碍着进步理念的诞生。 然而在奥古斯丁那里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未来的 时间可能会变得更好。在第六个时期,即在耶稣的诞 生与最后的审判之间(它提议救赎过去的堕落,并对 未来抱有希望),人通过原罪很快地被腐蚀并且腐蚀 时间,但是人还是“按照上帝的样子”被创造。中世 纪总是在它自身上找到世界和人类的革新才能,这就 是我们不久就要称之为的“重生”。 在考察人为掌握时间而做出的努力时,应该强调 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狄奥尼修斯·依希格斯(Denys le Petit)这位居住在罗马的斯基泰作家,在公元6世 纪提出了以耶稣诞生前后划分时期的方法。诚然,根 据专家们对于《新约》最终的研究,依希格斯很有可 能是错误的,因为耶稣出生的年份比他提出的年份要 早四五年。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此在西方,在 联合国承认的国际范围内,世界和人类的时间首先是 由“耶稣出生前”或“耶稣出生后”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