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繁简字
作者简介
顾易,汉字文化迷。
内容简介
《说文》:“葉,草木之叶也。从艸,枼声。”造字本义:草木之叶。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雨,惊破梦魂无觅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葉”字,揭示了葉的草木属性。“葉”从艸,表示与草木植物有关。“叶”的本义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常常长在植物的茎、干、枝上,如树叶、菜叶、柳叶等。又如成语“一叶知秋”,指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迹象,察觉到整个事情的发展趋势;“一叶障目”,意思是讲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形容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色素,因此自然界中的植物之叶大都呈现出绿色,人们也将“绿”与“叶”搭配,“绿叶”也给人一种绿意盎然、勃勃旺盛的强烈生命力。“绿叶”与“红花”常常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他们之间的关系常常让人“费思量”,事实上两者都重要,互为依托,相互补充。自然界中有一种花叫“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无义草”。相传说彼岸花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花开开彼岸,与叶永相离,故此称作“彼岸花”,花语为“悲伤的回忆”。 “葉”字,形象地描绘了“葉”扁、薄的形状。《说文解字》:“枼,扁也。枼,薄也。”叶子的形状大多数为扁平状,相对比较轻薄,故此“叶”常被用来形容轻薄、轻飘的像树叶一样的东西。如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中的“一叶舟”指的是一艘小渔船。作者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一叶扁舟出没在汹涌的波涛中,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老百姓生活疾苦的注意。又如火锅中常见的一种食材叫“牛百叶”,为牛胃中的第三个间隔瓣胃,轻薄成叶片状。以前居民家中常用的一种窗户叫“百叶窗”,用木条板斜叠成片叶状的窗扇,具有开关功能,起到透风、遮雨、蔽光作用。 汉字,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 《趣说繁简字》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对繁简字的起源和形、音、义的分析,以及美学结构、文化信息和哲理性三方面分析繁简之间的异同,名其得失,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