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上师人生开示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别人有福报,一定要随喜 当别人在财富、声誉、权势等方面比较圆满时, 我们不应该生嫉妒心,否则就是着魔了。 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猛烈,看到别人名声大了、 钱财多了,内心就特别难受,好像自己的福报被夺走 了一样。但实际上,别人拥有的一切,跟你半点关系 也没有。就算他有财有势、功成名就,那也都是他的 福报,你再怎么嫉妒,自己也得不到一点一滴。 现在某些人,认为别人的声誉如日中天,会对自 己的名声造成妨碍;别人若是名誉扫地,自己便会声 名鹊起,这无疑是在痴心妄想。 其实,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拥有圆满功德,对你个 人的名声也不会造成丝毫损害;反之,假如所有人都 活在穷困潦倒中,你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什么声誉。因 此,当别人具有福报时,我们没必要嫉妒不已,而应 当生起欢喜心,由衷地随喜! P31-32 贪心在得到满足之后会更增上 众生的贪欲始终无法满足,越享受,会越增上。 就像从未经历过男女之事的人,虽然也有贪欲, 但还不会严重到不可抑制的程度。可如果享受过一次 ,就会越来越希求,以至于欲望不断增长,始终没有 满足之时。 有些人天真地认为,自己只享受一次欲乐,就足 够了。但若想以此令贪欲变淡,这无疑是异想天开。 如同饮用盐水,只会越喝越渴,贪欲越享受就会越炽 盛,永远也不可能让你心甘情愿地舍离。 试想,假如贪欲在满足之后真会减少,那很多人 一生中已得过无数次的满足了,可时至今日,为什么 我们的贪欲还在不断增长,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减轻 呢? 其实,男欢女爱乃至世上最诱人的妙欲,人们即 使一生沉溺其中,也不会感到满足。贪心带给我们的 快乐,少而短暂,而最后的苦果,却需要多生累劫去 承受。 就像拉车的牲口,为了吃路边的一撮草,就要遭 受不断的鞭挞。它得到的,只有一口草那么少,身心 却蒙受了巨大苦痛。得利少,痛苦多,世间贪欲莫不 如此。 既然贪欲如此害人,若想真正消除它,就不能靠 满足它来淡化,而要依佛法的窍诀加以对治。 P46-47 我们经常“自讨苦吃” 佛法的殊胜教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 苦一样,有缘者听受并付诸实践后,可以清净自己的 贪嗔痴烦恼。 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 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 也不尽相同——一个人晚上做梦吉祥,身体也安康, 而另一个人却可能噩梦连连,身体不适,心情糟糕得 一塌糊涂。所以,不管是谁,哪怕关系再亲密,都不 可能是同一个感受。 那么,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乐,到底是从哪 里来的呢?它并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心 。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慈悲和信心,今生一定会安乐 ;而若以无漏的智慧摄持,还将达到圆满究竟的解脱 。但假如经常生起恶念而造业,那么等待自己的,无 疑就只有狰狞的恶趣、难忍的苦痛。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也指出:“心为一切诸法之 源,故名为普作王。”为什么称为“普作”呢?因为 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也能作不清净的轮回。就是说 ,轮回中的一切,是不清净心的显现;涅槃和智慧, 是清净心的显现。 若详加观察,我们会发现,外境中根本找不到真 正实有的事物,所以,清净和不清净的根本,唯一就 是自己的心。 既然心能显现轮回、涅槃等一切法,那么,若将 自己的心转到善法方面,安乐将会指日可待;假如不 能调伏自心,经常在烦恼的推动下为非作歹,未来也 必定是自讨“苦”吃。 P58-59 寻找上师不要以貌取人 愚人交朋结友,往往会观察对方的财产、地位、 相貌,而如今寻找上师好像也是如此,若其父母有一 定地位,人也长得比较庄严,很多人就喜欢当他的弟 子。 在古代,活佛长相并不一定端庄妙好。像大名鼎 鼎的布顿大师,是夏鲁派的创始人,他生下来时嘴巴 、鼻子都很大,异常难看。他的母亲特别伤心:“我 只有这一个孩子,却长得如此丑陋,谁愿意见到他呢 ?”没想到,这个婴儿竟然开口说道:“布顿巴(藏 文音译,意为这个孩子谁都可见),我并不计较这些 !”结果,他长大之后成了一代高僧。 在格鲁派的历史中,其貌不扬的高僧大德也为数 不少。 其实,若是娶媳妇,选个美貌一点的也可以,但 依止大德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以貌取人,这是愚人 的观察方法,作为有智慧的人,理应注重内在胜于外 在——只有详细观察了上师的悲心、智慧后,再决定 是否去依止,这样才会比较可靠。 P156 我不是“活佛” 如今许多世间人经常喜欢拜活佛,此举虽然有功 德,但希望大家在依止之前,最好先多方面详细观察 , 不要轻信一些过分的宣传。 众人说我是活佛列绕朗巴的化身,但我不要说白 天,就连晚上做梦也从没想过自己是这位大成就者。 像我一般低劣的人还有很多,甚至有人比我更可怜。 其实,得了“活佛”的虚名之后,对自身有什么样的 意义?希望有些人仔细想一想。 以前有很多大德,虽被人们尊称为“活佛”,但 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只是默默守护着自己的 功德。还有些大德不愿得到“活佛”称号,但这并不 妨碍他们弘法利生事业的如日中天。可现在有些人, 自以为是“活佛”,成天活在别人的赞誉声中洋洋自 得,甚至还整天喝酒吸烟,经常对女人生贪心,所得 的钱财也用来享欲……目睹浊世的这种恶劣形象,真 是让人心生悲悯。 有些品行低劣的人,为了获取别人的恭敬供养, 大言不惭自诩为“活佛”,对别人也讲:“活佛是最 尊贵的!活佛的地位在藏传佛教中最高!”结果不少 人竟也信以为真,认为只要是“活佛”,哪怕他没有 任何功德都可以去依止。 而对于没有“活佛”称号的人, 不管他有多么 殊胜的功德、广博的学识,甚至善知识的法相全部具 足,他们也不会有点滴恭敬心。 这种现象在汉地比较普遍,而且,如今这个问题 比较复杂,有些假活佛给藏传佛教的确带来了深远的 危害。 P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