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撑的什么船(在君相博弈中逆水行舟)
作者简介
陈华胜,杭州*报报业集团杭州网总经理,传统历史文化作家。治史写史颇见功底,怀古论今行文自由,*有打破常规的开拓情怀。曾出版《大江东去——三国志随笔》、《玄奘取经西游记》、《故事并不轻松》、《独步江东——吴大帝孙权》、《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等十余部作品,版权远销港台地区及*、韩等国。****评论家罗吉甫先生评价他:读书有间、论述有趣、下笔有神、推断有据,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内容简介
公元1911年,大清国宣统三年。这一年的年度事 件之一是**颁布了当年的“一号文件”:《新订内 阁官制》。 这次的“一号文件”有别以往的惯例,非关农业 ,也不是国防,而是“人事”的改革。文件的全称叫 《内阁官制暨内阁办事暂行章程暂行谕》,颁布的* 期是五月八*。说它是“一号文件”倒不是因为发布 的时间,五月八*之前朝廷已经发布过无数的“上谕 ”,但是无数个“上谕”都比不上这个“暂行谕”* *人关注。根据这份文件,大清国宣布“组织责任内 阁,采取各国君主**之制”,具体的做法就是裁撤 *机处,换之以13名国务大臣组成的责任内阁。 看起来很美。接轨世界了。 此时的大清国信息传播的速度已经远非雍正帝设 立*机处靠着八百里加急驿马快递的时候可以比拟, 31年前挂牌的电报总局已经借助西洋人发明的电缆把 信息的触角延伸至帝国的角角落落,京城的《邸报》 以及洋人、华人创办的各类近代报刊*是很快把消息 传得满城风雨。文件甫一**,不用各级**组织学 习,全国的老百姓就都知道了。因为这件事太*关注 了,大家翘首以待,期盼已久了。而对于这份文件, 大清国其实也已经酝酿了很多年。 从鸦片战争起,大清国的那面龙旗就岌岌可危, 历史书上说是“积贫积弱、干疮百孔”——“干疮百 孔”当然是指**的底子而不是那面旗子。按照儒家 的说法,叫作国危思良相,然而光靠良相也不济呀, 纵有李鸿章辈努力支撑,也不过换得个苟延残喘。你 想,把个软绵绵的“好一朵茉莉花”都当作国歌唱出 去了,还能撑到啥时候呢?所以还得靠改革机制。大 清国的“公共关系专家们”为此早已做了不少舆论造 势工作,公共关系的教材就是隔壁的近邻*本。这个 一向以中华文明为师的东瀛小国,这个据传是一个骗 子方士拐带着一批少男少女建立的国度,却在明治维 新后蒸蒸*上,*俄战争中*是一战成名,打破了西 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清国的子 民因*本战胜俄国而*到的欢欣鼓舞是丝毫不亚于* 本本国的国民,北京当*的鞭*甚至超过了东京,就 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毕竟大家同种同源,从你的胜利 中看到了我的希望。于是,清国上下关于“**致强 ”的舆论被激发得无比高涨。 **!**!大清国朝野的“公共关系专家们” 联手将这个从来闻所未闻的名词炒成了这几年来的流 行词。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4年),九月湖广总督张 之洞、两江总督魏光焘、驻法公使孙宝琦奏请**。 光绪三十年六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 馥、湖广总督张之洞又联衔上奏,请定12年后实行宪 政,并敦请朝廷选派亲贵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 12年的准备期限定得不为不宽裕,那时候办事讲 究雍容大度,一万年太久,但也不必只争朝夕,准备 的时间还是宁长勿短;而分赴各国考察的请求看起来 无非是一次游山玩水周游世界的美差,公费出国放眼 看世界,倒也不*满族亲贵们的抵制。于是,被** 改革问题纠缠得恨不得“跳湖”了的慈禧老佛爷欣然 依允,采纳其议,于六月十四*下诏派载泽、戴鸿慈 、徐世昌、端方、绍英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趟出洋远没有公费游山玩水 那么轻松惬意,甚至还有些性命之虞。 两个月后,也就是八月二十六*,五大臣齐聚北 京前门火车站,作揖打躬,迎来送往,热热闹闹地应 酬一番,然后正欲登车启程,却*到了持不同政见的 革命*人的**袭击。革命*人混上列车本想是扔炸 弹的,没想到引爆器材质量不过关,火车司机的技术 也不过关,在火车头与车厢挂钩时引起车身剧烈震动 ,就把**给引爆了,成了**式“人体**”。五 位大臣倒没什么大伤着,但是行期却又延迟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里,出国名单也有了变动:尚其亨、李盛 铎分别换下了徐世昌和绍英。绍英是*了伤,脸上挂 花出去总不好看;徐世昌为啥被换下,不知道,只有 老佛爷知道。可能是因为此公与袁世凯走得太近,而 朝廷对袁某人已经有所戒心。当然了,徐世昌后来还 要继袁世凯之后当中华民国大总统呢,也不能就此挂 了。 十一月十五*,出洋考察的五位大臣终于分成两 路:载泽、尚其亨、李盛铎赴*、英、法、比等国, 戴鸿慈、端方赴美、德、俄、意、奥等国。吸取前次 **袭击的教训,他们不再隆重地搞出发仪式,悄悄 地出城,一切从简。 五大臣出洋历时半年多,游历近20国,也算是大 开眼界了,于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先后回国。爱新觉罗 家族中的皇室新贵载泽随即递上了《奏请宣布**密 折》。这份折子摆事实、讲道理,思想性、文学性兼 备,并且把准备**的期限又建议缩短为5年。后来 有人说,这份折子其实是大清国的通缉犯、宣扬君主 **的“公共关系专家”兼大才子杨度捉刀的。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