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问
作者简介
古兵,生在太行山下,长在黄河岸边,家乡是美丽的山城焦作,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大学毕业后,出于对电视新闻的好奇与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新闻一线。 曾在焦作电视台工作三年,参与创办新闻评论部,并因此与新闻评论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调入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中原焦点”栏目采访主持,针砭时弊。六年后,机缘巧合,加入电视人向往的央视新闻评论部,成为“新闻调查”栏目的出镜记者,随后在“面对面”栏目担任主持人。在二十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中,曾多次参与**大型节目专题报道和省部长深度访谈。
内容简介
“刘永彪案”当事者:22年追凶之问 GUBING×刘永彪采访手记 采访结束后,刘永彪身子向前探了一下,问我: “古记者,这节目什么时候播出?”我回他,周*晚 上九点半。他缓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还好, 我儿子一般九点就睡了。”说完,他站起身,拖着沉 重的脚铐,一步一挪地被带往监舍。看着他的背影, 我的心情很复杂。如果不是刘永彪*后的问询,我的 关注也**集中在案件本身的曲折坎坷和新闻热度的 谈论上。无论多么凶残的罪犯,内心对于自己的孩子 都是有愧疚的。而作为杀人犯的孩子,未来他怎样面 对这个现实,怎么面对社会和周遭亲朋好友呢?在关 注这起大案的同时,很少有人会在乎或想起一个12岁 孩子的心灵“地震”。 一个杀人嫌犯在22年的逃亡中离奇地成了一名作 家,这本身就极富戏剧性。我曾想过,采访他时一定 会面临很多博弈和挑战,但没想到他会全盘托出,没 有任何否认和回避。而我很难相信面前的嫌犯曾是一 名作家,一双沾染鲜血的双手是怎么拿起笔为人们提 供文字食粮的呢? 无论如何,刘永彪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所以当 警方**次到家里采集他的信息时,他已经知道了结 局。他说那天之后,他把儿子送回老家,回到办公室 收拾好物品,静静地等着那个他曾经多次梦到又心存 侥幸地希望不会发生的场景的到来。当一切来临,他 显得很平静。他说到那晚被抓捕的情景时,说幸亏把 儿子送走了,怕孩子被吓坏,还说孩子自幼胆小,没 安全感,像他。 我说,孩子总会知道的。他低下头,不做声,过 了许久,抬起头,眼圈红着说:“回不去了,再也回 不去了。希望孩子不要恨我,毕竟他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人生就是这样。*初觉得路很长,但走错一步 ,可能就会万劫不复。希望在这个案件过后,人们能 帮助那个12岁的少年走好他的人生之路,毕竟孩子是 无辜的。 采访时间:2017年8月20* 双面人生背后的“难言之隐” 古兵:现在再看你的长篇小说《难言之隐》的时 候,书名会让人觉得特别有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分。 刘永彪:我之前准备写一个东西,但是后来没写 。 古兵:你想把你自己的整个经历写成一本书? 刘永彪:以前我想过,现在没机会了。 古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刘永彪:因为我犯了这个案子,我是个罪人,死 100次都不为过,我没有资格写作了。但是犯案后过 了一两年没有什么事,又没人抓我,反过来我又想写 作,又想当作家,当作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后,我又想 到了这个案子……一直都处于这样的矛盾中。现在我 们写作都是教大家怎么学好,但是在我的经历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