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启蒙期1

读懂孩子的启蒙期1
作者: 马宁
出版社: 广东经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10
折扣购买: 读懂孩子的启蒙期1
ISBN: 9787545477498

作者简介

马宁,当年15岁的少年英才大学生,现在的素质教育和潜能动力系统的研究专家。长期专注东西方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技术的研究,并将中国古老哲学和宗教文化的精髓融入社会文化学,注重把教育与心理学的内容本土化,在表现形式上擅长用实例深入浅出地展现先进深邃的理念。 马宁老师常年受诸多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邀请授课,曾是深圳市民大讲堂、珠海市民大讲堂、羊城大讲堂、奎屯党政机关大讲堂等的授课教师。她在全国20多个省市巡回演讲的大型讲座和小型团体性父母、教师小组辅导训练工作坊累计上千场,累计个案咨询上万小时。

内容简介

用爱与智慧陪孩子出发 每个家庭的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毕竟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摸索成功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些方式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它们让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让慢慢长大成人的下一代,既能拥有成功,又能拥 有快乐和爱的能力。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必要尝试整理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将孩子最好的可能性呈现出来,尽可能告知大家孩子生命最初阶段所需的良好养分的可能来源,给予那些愿意花费心思去爱护和养育孩子的家长们更多可供借鉴的方法。这也正是本书所要 探讨的内容,希望对阅读此书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围绕对0—3岁孩子最重要的安全感和依恋与分离的问题, 本书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安全的依恋关系。 第二,在必须经历的分离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舒缓情绪,延迟满足。 第三,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状态和依恋方式的改变。 第四,对于分离产生的焦虑,怎样帮助孩子缓解。 其中包括主要照顾者发生以下几种情况的应对方法: (1)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发生变化,原来的主要照顾者,比如妈妈,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后期因为要上班、出差等,无法用全部精力照顾孩子,所以委托老人、保姆或者其他人来协助照顾孩子每天的饮食起居。 (2)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改变一些依恋的具体方式,比如断奶、分床睡等。 (3)孩子生活的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且主要照顾者也发生变化。这里主要是指老人将孩子带离父母身边,回老家抚养;老人将孩子从老家送回父母身边。 另外,在0—3岁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和谐家庭氛围很重要,我也特别做了一些分享和阐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次喜悦和成绩,都离不开家庭,不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合作,更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改变,共同建设孩子成长的有利环境。 让每个人都能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喜悦和价值认同,同时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认同和感恩的温情。在这样的家庭中,大人的欢声笑语是让孩子获得安全感最直接的方法,即便 总有未知的不安,但身为孩子的守护者的我们,如果总能微笑面对不安,那么孩子的信心、力量也会是足够的。 能让大家合力付出去爱和祝福的孩子,其未来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而能够为爱而坦然承担责任和付出努力的孩子,未来才会有“为爱和责任而崛起”的梦想。 带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一天一天陪着他长大,虽然总有一天我们会放手,但其实并不是把孩子交给别人,而是联合更大的世界,换一种方式来帮助孩子,让他知道如何飞翔,如何落地休息,如何收获爱,如何看到自己心中的爱,等他长大,再慢慢教会他辨析爱的方式和自我坚持的责任与力量。这就是孩子长大的轨迹。 如果父母在看着孩子远行的背影的同时,还能在心里感受到彼此关爱,那么远行,只代表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独立。生命中总存在着各种分别,但我们的爱从未远离! 让我们从孩子的生命之初开始,用爱和智慧陪伴他健康成长! 早期家庭教育的重点和现状 part 1?幼年期经历对孩子的影响 经常听到有人说,“3岁看大,7岁看老”“0—6岁的孩子和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孩子终身的各种能力”,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幼年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终身影响呢? 1.人的改变力是终身的 首先我要说的是,“决定”和“重要影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0—6岁的孩子和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孩子终身的各种能力”的说法,在我看来有“标题党”的嫌疑。这实在是夸大了家庭教育以及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弱化了生命本身具备的无限的成长可能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内因”就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因素;“外因”是指外在的客观原因;“果”指的是事物的结果。“内因”+“外因”=“果”,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产生相应的结果。 因此,孩子的成长,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事实上,人在成年之后,大脑发育完善,具备了独立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之后,即便过去的成长过程受限,也可以通过回放来重新面对问题,有重新进行选择、判断和改变的可能性。 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也谈到,过去人们认为大脑的发育时间主要在3岁内,现在人们认为人的一生中大脑都在成长,只不过发育高峰在幼年期。 长大后人们可以选择的环境也在改变,不论是家庭、学校、人际、社会、大自然等的变化,还是信息渠道的改变和个体感受的改变,都会影响特质的重新配置和改造。 也就是说人的学习能力和改变能力是一辈子都在发展的。那些对自己有着很高要求、认为自己不够完美的父母们,可以不用过度焦虑。 2.早期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是终身的 同时,我也客观地说,尽管0—6岁的孩子和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不能决定孩子终身的各种能力,但是它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非常之大。 相对成年人而言,一个孩子在12岁大脑发育成熟之前,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都很有限,尤其在0—6岁的阶段,孩子的大脑处于开始成长的阶段,无论是认知能力、语言的表达能 力,还是社会经验,都不足以让他们去完全了解自己和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的一切,也不足以去了解这些外界环境对他们自己造成的确切影响是什么。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外界环境来引领认知的,所以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安全的、可探索的,还是危险的、不能触碰的,这些理解和判断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回应的方式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时,由于大脑发育有限,孩子在3岁以前的记忆方式更多的是身体记忆,不是意识记忆,很少有人会想起3岁以前的事情。而这些沉淀在身体当中的恐惧和不安等无意识、直觉的感受和认知,很难在成年后被大脑认知和辨析。无法辨析恐惧、不安的来源,就无法重新选择应对的方式,对结果也就容易产生不可控的危险感。 比如,一个小孩被大火吓到过,而周围的环境没有给他留下可以控制这个场面的印象,那种恐惧的感觉会一直留在他的心中,他长大之后,见到火就会有一种恐惧的直觉反应, 这就是身体记忆的结果。 如果他一直没有进行专业的潜意识调适,就很难找到自己对火如此抗拒和恐惧的原因,也就无法通过大脑来命令自己不去抗拒和害怕火,因此就无法改变行动,从而可能一生都怕火。 这种与火相关的恐惧感、无力感、挫败感一次又一次叠加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处理潜意识中和火的这种对抗的难度就会更大。 比如,当一个孩子从家庭关系中得出一个结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好人的”,或者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对我好的”,那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会不断注意人际关系中互相伤害的事件和结果,以证明他的这个结论是对的;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相互宽容、退让却容易选择性忽略或者遗忘。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选择性吸收的信息会慢慢形成一层层的盔甲,包裹在最初的那个核心问题之外,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让周围的人感觉很难与之探讨。 成年人从小没有解决的问题,总会派生出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在其之后的成长经历中,他会定向选择吸收周边信息。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件事情是怎样的,就会选择和这个观点相 关的事件和结果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因此,根据我的咨询和培训经验,可以总结出: 一个3岁孩子的情绪发泄和处理可能只要几分钟,一个成年人却几个月也缓不过来,还会影响其他的事件;一个10岁的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15分钟就可以弄清楚问题,一个企业高管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梳理出大概的头绪。 3.给孩子一个好的开始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以在这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这十多年来,我给许多成年人提供了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进行意识、价值观、行为方法的重建。只要发现来源,修复就有可能,就好像驱魔人说的,“只要你能喊出魔鬼的名字,魔鬼就能被驱走”。这是同一个道理。只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调整,是需要花费比较多时间的。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他们咨询专业人士之前,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或者孩子在这个部分存在的缺失,在意识到问题之前,他们往往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爱和金钱,却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原因就在于,幼年期的问题,在成年后不容易被发现,因此也就很难调整,从而对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0—3岁的阶段,生命的状态是从以无意识为主到慢慢发展出有意识的雏形阶段。在个体的整个人生中,这个阶段受环境影响最大,该阶段产生的影响,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后天最难改变。如果造成了好的影响,这些沉淀在他们心底的种种身体记忆,会在他长大遇到不好的境遇时,带给他更多的希望并让其坚持;如果造成了坏的影响,未来想要改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是所谓“3岁看大,7岁看老”的说法来源。 生命最初的模具基础太重要了。 如果在孩子幼年发生问题的时候,父母或周边的成人能很好地安抚和引导,这个经历会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助力。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受伤中成熟起来的,如果环境给予了好的模具,孩子就只需要在这个模具的基础上不断发光就好了。一个早期被用心塑造的生命,后期的自我突破和改变的难度就会小得多,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影响、帮助他人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上。 同样,如果环境给予的模具基础不好,不要说发光,即使是一颗珍珠,后期也会被当成废料自我毁坏了。 而家庭,作为最接近这些幼小生命的单位,虽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个家庭的影响似乎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孩子的0—3岁时期,这个阶段所接触的最密切的人和环境,就是家庭,孩子看到的世界就是家,在这个阶段家庭几乎是孩子的唯一影响力来源。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家庭对孩子生命最初的模具塑造,实在是太重要了。 幼年的孩子,他们的能力有限、认知有限,容易有不安、挫败、对未知事物的害怕等负面情绪和心理认知,尤其是0—3岁的孩子,最需要安全关怀。那么,怎么能传递给这 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所需要的呢?我们首先要来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1)这两本书是马宁老师的又一力作,与同类图书相比,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全新观点,阐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建立安全依恋、安全探索、探险支持的依恋关系,探讨和谐家庭氛围经营的重要性以及关于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等内容。 (2)作者分享了很多真实的生活案例,供孩子父母参考事件解决方式,帮助父母了解在生命最初的开始,孩子是如何开始自己世界的探索、又如何需要在父母用心的陪伴和交流下被允许呈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