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国学典藏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樛木◎ 南有樛木①,葛藟累之②。乐只君子⑧,福履绥 之④。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⑧。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⑥ 。 南有楞木,葛藟萦之④。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⑧ 。 【注释】 ①樛(jiu)木:树向下弯曲。②葛藟lei):葛和 茁都是蔓生植物,茎可以缠树。累(lei):缠。③只 : 助词。④福履:福禄,幸福。绥(sui):安乐。⑤荒 :覆盖,遮掩。⑥将:扶助。⑦萦(yfnfl):缠绕。 ⑧成: 成就。 【赏析】 就《诗经》而言,只有参透“比”与“兴”所负 载的深刻蕴味,才能真正认识“兴”的“所咏之词” 。 《樛木》一诗,从一开头便用比兴手法,先言“樱木 ”、“葛藟”以引起所咏“君子”与“福履”,而后 又以“樱木’’和‘‘葛蕞”比喻君子的福禄快乐。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樱 木” 和“葛藟”,“此物”即“君子”和“福履”——用 “樛木”被“葛藟”缠绕,来比喻君子常得福禄相 随,着实逼真鲜明。此处兴而兼比,两者相得益彰。 《诗经》通常都极为押韵,有句首入韵,一韵到 底;有隔句相押;也有句尾相押之分。拿《樛木》来 说, 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实则整首诗只在两个字上反 复改动,这种手法在“国风”中很常见,:意在增 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可以充分抒发感情,具有 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诗经》中,古人喜欢用自然界万物尤其 是动植物寄托自己的情思,使其富于浓厚的负载 意味,《樱木》亦不例外。借弯曲的树木和攀爬而 上的葛藟,来喻指君子的福禄快乐。 从字面上理解,这似乎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 福歌。然而《诗经》常常把真正的内涵和寓意埋 在简单的表象之下,如《关雎》开头:“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的“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 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 若探究其植物意象背后的“隐语”,那么“樱木 ” 所指代的应是高大英俊的男子,而“葛藟”则是 温柔委婉的女子。恋爱中的男子因女子的依赖而 满心欢愉,他自豪于成为心爱的女人的依靠,这 种清纯清新的本色如同少女一见钟情时的欣喜和 娇羞。不可否认,《诗经》中坚贞纯洁的爱情至今 仍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清代文学家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这样推测: “观‘累’、‘荒’、‘萦’等字有缠绵依附之意, 如葛 罗之施松柏,似于夫妇为近。”从这种角度看,《樛 木》 一诗似乎描绘了这样的景象:一个即将迎娶新娘的年 轻男子,在众人“南有樛木,葛藟景之。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的反复吟唱和喝彩中,牵起了新娘的手。 新娘梨花带雨的脸上饱含着娇羞,新郎脸上也洋溢 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彼此心贴着心,从此快乐地生活 下去。 这无疑是一首情真意切的婚礼祝福歌。这种解释 ,才算真正参透了《樛木》的真谛。而《毛诗序》 中“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的说法,则 有附会之嫌,与原诗的意义相差甚远。 总之,无论其主题是对君子福禄安康的单纯祝福 ,抑或是恋爱时的浪漫,还是结婚时的激动、兴 奋、山盟海誓,《樛木》所传达的永远是生命里的那 份欢愉,寄托的亦是彼此惦念的那份情思。 ◎螽斯◎ 螽斯羽①,诜诜兮②。宜尔子孙,振振兮④。 螽斯羽,薨薨兮④。宜尔子孙。绳绳兮⑨。 螽斯羽,揖揖兮(10)。宜尔子孙,蛰蛰兮(11 )。 【注释】 ①螽(zlio—n9):蝗虫,俗称蚂蚱。②诜(shOn) 诜:形容众多。③振振:盛多的样子。④薨(h6n9)薨 : 很多虫飞的声音。⑤绳绳:绵延不绝的样子。⑥揖 (ji)揖:会聚。⑦蛰(zh¨蛰:群聚欢乐的样子。 【赏析】 《螽斯》是一首非常新颖奇特的诗,它描写的对 象是一种叫作螽斯的昆虫,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 蝗虫。这种昆虫身体多为草绿色,有丝状触角,雄虫 的前翅有发音器,群飞时会发出“薨薨”的声音。 这首诗的主题是以蝗虫来比喻生殖力的强盛。《毛诗 序》是这样分析这首诗的:‘《螽斯》,后妃子孙众 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蝗虫生产后代的能力非常强盛,一年之内就可产 下两三代。自古以来,蝗虫成灾都会给老百姓的 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这些灾难并没有让先民们 对蝗虫一味深恶痛绝,相反,他们还非常羡慕蝗 虫强大的繁殖能力,将蝗虫看成是“子子孙孙无穷尽 ”的象征。这其实体现了生产力匮乏的时代,人 们对于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 诗的全篇都在围绕着“螽斯”描写,一语双关, 以物寄情,浑然一体,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朱熹的 《诗 集传》继承了毛氏之说法,并进一步解释说:“故众 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这样的解释 , 虽然指出了诗的主旨,却因为弓I申m“后妃”、“众 妾”而使诗的内涵窄化和教条化。 清代方玉润认为:“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 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 诸言外。”由此可见,对于这首诗还是就诗论诗的好 。《螽斯》这首诗一共有三节,每一节都用“螽斯” 开头。“宜尔子孙”这一句更是重复了三次,这种重 复更加突出了诗的主题,而六组叠词的运用,也 使全诗韵味十足。 这首诗中出现的叠词“诜诜”、“振振”、“薨 甍”、“绳绳”、“揖揖”、“蛰蛰”,意思都是形 容群聚众多。 这是《诗经》中典型的“重叠反复”的表现手法,这 样的反复吟唱,充分表现了人们繁衍后代、多子 多孙的强烈心愿。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有评论:“诗只平说,难 六字炼得甚新。’《诗经》中有许多诗篇都运用叠词 手法, 而《螽斯》与其他诗篇相区别的独特之处在于:六组 叠词,整齐,形象,生动,用韵和谐,又处在不 同章节的相同位置,因而造成了韵律悠长的吟诵效果 。而且这六个词在意思上也层层递进:第一节表 达多子兴旺的愿望;第二节延伸至世代昌盛的祝福; 最后一节则具体表现儿孙满堂的欢乐。 对于先民来说,“子孙”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是他们晚年的慰藉,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在中国古代 , 多子多福一直都是传统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种,这种观 念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深入民心了。 在阅读这首诗时,要体会其意象,细味其诗语, 从先民颂祝多子多孙的诗旨m发,来分析这首诗。 如此方能明白人们为什么希望子嗣众多:为了强调人 多势众的群体力量,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条 件、争取生存。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