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理论实践与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理论实践与影响)
作者: 葛红玲 等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央行数字货币(理论实践与影响)
ISBN: 9787521732061

作者简介

白津夫,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原巡视员、副局长,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党校《理论前沿》副主编、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政策研究、数字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等。发表论文300多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等各类课题40余项。;.;葛红玲,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数字货币、产业创新等,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型横向课题研究。曾获中国发展研究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奖等。

内容简介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与优势之四——数字经济发展迅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 强大的国内使用需求是央行数字货币成功运行的“土壤”。目前国内M0规模8. 3 万亿元(增速逐年下降至5% 以内), 作为M0 的部分替代, 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如果这万亿规模的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如愿在社会体系中成功流转,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近年来积累的数字经济基础。 一、经济数字化为央行数字货币提供生存沃土 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连续位居世界第二, 增速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5. 8 万亿元, 占GDP 比重超过1/3, 达到36. 2%, 预计2025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可达60 万亿元。如此规模的数字经济不仅为央行数字货币培养了潜在用户基础, 而且打造出了丰富的使用场景。相对于大多数国家, 中国当前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内部需求更强, 为其成功运行提供了保障。 我国网上零售交易额近年来以4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我国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或电脑几分钟便可以完成衣食住行等一切商业活动的“订单”。国家统计局2020 年1 月17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2019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 649 亿元, 比上年增长8. 0%。其中,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 324 亿元, 比上年增长16. 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 239 亿元, 增长19. 5%,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 7%, 比上年提高2. 3 个百分点。 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种网络交易平台推动着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发展。福布斯推出的2019 年全球数字经济100 强榜单, 我国以14家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二, 而包括阿里巴巴, 腾讯、百度、小米等在内的入选企业无不都是得益于拥有强大的网络交易平台。网络交易平台产生了海量的交易行为, 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交易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网络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 中国从互联网的后来者, 成为今天的数字经济领先者, “互联网+ ” 在经济生活领域中变得无所不在, 不断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 行和支付奠定新的基础。 除了应用场景的搭建, 在支付结算中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是决定央行数字货币未来成败的关键, 这一点从区块链在实际应用的效果中可窥知一二。当前全球已有的数字货币大多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据麦肯锡测算, 在全球范围内,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能帮助银行和贸易融资企业大幅降低成本, 其中银行的运营成本一年能缩减约135 亿~150 亿美元、风险成本缩减11 亿~ 16亿美元, 买卖双方企业一年预计也能降低资金成本约11 亿~ 13 亿美元及运营成本16 亿~ 21 亿美元。除此之外, 由于交易效率的提升, 整体贸易融资渠道更畅通, 对交易双方收入的提升亦有帮助。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虽然并未完全依附于区块链技术进行设计, 但在追求高效、便捷、安全等方面目标一致, 在票据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能够发挥减少人为介入, 降低成本及操作风险等作用。 二、资本市场或成为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的重要着力点 从发行背景和机制设计上看, 中国政府希望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应用于全球范围, 很大一部分初衷来自对资本市场上的控制需求。一旦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资本市场, 政府便能通过其支付平台更容易地追踪和控制资金进出, 有助于监测洗钱和其他非法活动。因此, 政府政策未来倾向于引领央行数字货币走向资本市场。 从市场需求看, 数字经济背景下, 一切经济活动都在尽可能多地向数字化、智能化靠拢, 资本的运作也是如此,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智能投顾” 产业的兴起。当投资的决策过程数字化之后, 投资的交易过程自然而然就需要数字化, 未来这一方面可能会由数字货币进行补足。根据瑞士信贷《2019 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 截至2019 年年中, 我国有1 亿人财富名列全球前10% ,首次超过美国的9 900 万人。高净值人群数量的急剧增长直接带来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兴起。据统计, 截至2019 年底, 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6 544 只, 份额13. 7 万亿份, 规模约14. 8万亿元。相比于消费中的支付结算, 投资带来的资金交易数额往往更大, 流程也更加复杂, 因此更有可能激发民众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意愿。 除此之外, 近年来我国资本账户逐渐放开, 未来我国证券市场将成为资金高速流转的聚集地。将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证券投资领域中能获得三大优势: 第一, 能大幅度减少证券交易成本,使证券交易的流程更简洁、透明、快速, 减少信息的重复传递,降低操作风险, 提高市场运转的效率。第二, 可准确实时记录交易者的身份、交易量等关键信息, 有利于证券发行者和监管部门更快速清晰地了解股权结构, 提升商业决策效率; 可追踪的电子记录同时减少了暗箱操作、内幕交易的可能性, 有利于证券发行者和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第三, 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相配合, 便于投资者进行跨国投资, 利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和财富管理。以上三点足以构成未来在投资领域拓展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的契机。 三、滴滴出行等数字经济场景助力央行数字货币落地 2020 年5 月,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两会” 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数字人民币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式测试, 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2020 年7 月8 日,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拥有个人用户端业务场景的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标志着央行数字在零售端进行探索。滴滴出行拥有5. 5 亿用户, 提供出租车、快车、优享、专车、豪华车、公交、代驾、共享单车、租车等多元化的出行和运输服务。除此之外, 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公司与银行也在积极参与DC/ EP 的落地。随着测试的不断推进, 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将对未来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 这是一本全面梳理央行数字货币理论、逻辑、框架、实践、启示的书,能够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参考书和工具书。作者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问题研究,是深耕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说是革命也不为过,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所有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