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经济学

危机经济学
作者: (美)努里埃尔·鲁比尼//斯蒂芬·米姆|译者:巴曙松//李胜利/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69.90
折扣价: 46.20
折扣购买: 危机经济学
ISBN: 97872130881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危机不是“黑天鹅” 金融市场的繁荣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或许是突如 其来的房地产热,投机者像买卖股票一样疯狂地买卖 房屋,并在短期内获取2~3倍的利润;或许泡沫在新 经济时代来临之后就开始孕育了:新技术和新产业的 出现让人们把安身立命的储蓄搬到华尔街的股市上来 了。 政客和决策者不但不阻止这种短期暴富的“阴谋 ”,反而鼓励这样的行为。即使像美国总统这样的领 袖都坚信不应该干预经济,美联储对投机潮同样也没 什么作为。这样,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型金融机构 的涌现、无知的投资者对复杂证券的狂热购买,以及 机构对债权人资金的滥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 创新和金融大爆炸就出现了。 然后,繁荣逐渐演变为资产泡沫。从巨无霸的银 行到普通的投资者,每个人都将其杠杆率放到最大, 怀着雄心壮志去赌资产价格会一路上行。许多经济学 家都坚持着这样一个信条:市场永远都是正确的,最 好的政策是不干预市场。当然,也有很多人提醒过这 会导致市场崩溃,但是他们最终要么被嘲讽,要么被 忽视。 随后,金融危机突袭,破产潮笼罩着整个华尔街 ,那些曾经备受尊敬的金融机构在债主们的质疑声中 摇摇欲坠。在金融风暴短暂平息期间,一些人声称最 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事实是危机愈发严重。金融机 构纷纷破产,尽管包括高盛在内的一些投资银行得以 幸存,但大量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瞬间轰然倒塌。它 们的信贷资产大量蒸发,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存贷款 业务大规模收缩,最终不得不等着其他更加卓越的公 司去重组它们的债务。 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崩盘,抵押品被暂停赎回, 大量公司破产,消费骤减。随着大量庞氏骗局被揭露 ,人们发现金融行业存在大量的勾结和欺诈行为。随 后,美国的危机逐渐扩散到全球,其他国家的股市、 银行、投资银行也麻烦不断。失业率高涨、工业生产 大幅减少、物价大幅下跌,通货紧缩的幽灵笼罩着整 个世界。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上述情形发生在80多年前的大萧条时代,距今并 不久远。现在,这一情形再次出现,房地产和股市泡 沫充斥市场,金融监管不力,金融创新制造了史无前 例的泡沫。泡沫的破裂,几乎把华尔街的金融体系摧 毁,衰退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全球经济陷入崩溃。这 两次金融危机如此相像并非偶然,引发这次“大衰退 ”的原因和大萧条时代没什么两样。 这两次大危机的特征与其他金融危机的特征也很 类似,都表现为市场非理性的亢奋、金字塔型的杠杆 率、金融创新、资产泡沫、情绪恐慌、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挤兑,等等。同样,从1720年臭名昭著的“南 海泡沫”、1825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到20世纪的任何 一次经济危机,比如日本的“失去的十年”(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