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全彩插图版互联网+创新版)/小学生课外阅读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海怪出设 我是一个法国人,名字 叫阿罗纳克斯,今年40岁, 是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客座 教授。今天是1867年7月3 日,此刻我刚刚完成一份分 类记录报告,正一边喝咖啡 ,一边浏览报纸上的新闻, 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3 月末,我结束了对美国内布 拉斯加州贫瘠土地的科学考 察回到纽约第五大道饭店。 在这里,我正在紧锣密鼓地 进行标本的分类整理和记录 工作。 我的仆人孔塞伊步履轻 盈地走到我的身边,为我送 上一封邀请函。我打开信, 看到这样几行字:巴黎博物 馆教授阿罗纳克斯教授先生 : 如果您愿意随亚伯拉罕· 林肯号一同远征,代表法国 参加这次探险的话,合众国 政府将乐观其成。法拉格特 舰长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间 舱室。 顺致 敬意 美国海军部部长J.B. 霍布森 看了这封信,我激动不 已。我当然知道信上所说的 “探险”指的是什么。事实上 这也正是我一年来一直在密 切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此前,无论是我在内布 拉斯加州考察期间,还是最 近这三个多月在纽约整理标 本的日子里,我都不断地听 到各种关于“海上怪物”的传 言。这些传言像瘟疫一样传 遍了全球,闹得民众心神不 定,各国政府官员也深感不 安。人们都在传说海上出现 了怪物,怪物频繁地出没于 美洲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 域,令往来船只的船员闻风 丧胆。有不少与怪物遭遇的 商船都受到了袭击,随后就 神奇地消失了,也有个别运 气好的船只逃出了它的魔掌 。据侥幸逃生的船员描述, 那怪物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 的物体,还不时泛着磷光。 它个头大得出奇,比鲸鱼要 大许多,也比鲸鱼的速度快 得多。后来怪物频繁出没, 遇险的船只也越来越多,人 们内心的恐惧就像暴风雨前 天空的乌云越聚越多。 有关报道接二连三地传 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 几次与怪物遭遇,跑伊兹兰 航线的埃特纳号也曾经与怪 物擦肩而过……在各国的中 心城市,“海怪作乱”成了最 时髦的话题。人们在茶余饭 后都在谈论这神秘的怪物, 各家小报也嗅觉敏锐,纷纷 添油加醋,随心所欲地编出 各种关于“海怪”的离奇故事 来。在学者圈和各种科学杂 志上,专家们则打起了嘴仗 。渐渐地,问题的性质变了 。随着人们的道听途说和不 断演绎加工,怪物变得越来 越神秘莫测和令人恐惧。人 们甚至相信那怪物不是生物 ,而是鬼怪,甚至把它描述 成了一座会飞的小岛或者巨 礁。 事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是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 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 夜航至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 、西经七十二度十五分的海 面上,大船的右舷尾部撞上 了一块礁石。可问题是任何 一张航海图上都没有标示这 一带海域会有如此巨大的礁 石。好在莫拉维扬号材质坚 硬,仅仅只是部分龙骨被撞 裂,否则船上的237名船员 和乘客可就要葬身海底了。 无独有偶,三个星期后 ,英国的斯科蒂亚号在西经 十五度十二分、北纬四十五 度三十七分的海面上行驶, 左舷轮后部受到撞击,就像 是被钻孔器似的锋利的工具 戳中了,撞击很轻,轻得甚 至不易被人察觉。但是没过 多久,人们就听到货仓的监 运员惊慌失措的喊叫声:“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经过检查,人们发现五 号仓被撞出了一个等腰三角 形的大孔,海水就是从那里 涌进来的,而且浸水速度极 快。好在五号仓没有锅炉, 否则,锅炉一旦爆炸,整条 船必沉无疑。 斯科蒂亚号在几个驱动 轮被淹了一半的情况下,奋 力挣扎向前,三天后,在艰 难行驶了三百海里后才狼狈 不堪地回到了港口。对于船 上的人来说,这可真是大难 不死啊!在他们看来,这三 天比三年还要漫长,人们惊 惧不安,没有一刻不提心吊 胆,仿佛地狱之门已近在咫 尺,而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坠 人其中。 此后,又出现了几次船 只神秘失踪的报道。人们想 当然地把各种海难都与“海 怪”联系起来。于是“海怪” 就成了所有海上航行安全事 件的罪魁祸首。 现在,“怪物出没”这件 事似乎已经不再是有待解决 的科学问题,而变成了必须 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险 。也正是由于这怪物不断出 没,各大洲之间的航路变得 日益凶险,民众坚决要求各 国政府应不惜一切代价把这 可怕的大怪物从海洋里清除 掉。 作为一名资深的博物学 家,我当然不相信那些不学 无术之徒的鬼话,一座小岛 或暗礁怎么会飞呢?又怎么 会有选择性地攻击舰船呢? 但如果说那怪物是生物,我 也不能完全同意,海洋中会 有如此体形巨大、行动迅速 ,能发光,且攻击性强的海 洋生物吗?当然,我也不相 信所谓“神鱼”“鬼怪”的存在 。但如果说它是一条被人控 制的船,我也心存疑虑。它 是怎么做到可以自由地上浮 、下潜的呢?如此动力强大 的“海下船”又是由谁建造, 在哪里建造,如何建造的呢 ?这些问题在我的大脑里盘 桓了半年多,差不多每天都 在折磨着我。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