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开的经济周期(2)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2)
作者: (挪威)拉斯·特维德|译者:刘洋波//甘珊珊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2)
ISBN: 9787521709056

作者简介

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 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金融心理学》作者,创业家,全美期货协会(芝加哥)注册金融衍生品交易师,国际商务学士,工程学硕士。 拉斯在投资组合管理和投资银行领域从业长达11年,随后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高科技与电信产业,在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领域创办了数家知名高科技公司。此外,他作为创始人还成功创立了白鲸(Beluga)金融交易公司。 拉斯?特维德已出版多部著作,涉及营销战略、技术创新、金融市场、通用经济学及期货贸易等,他的作品经50多次再版,被翻译成11种语言。拉斯?特维德经常出现在TED演讲等国际媒体上,他还被《简明行销圣经》(The Guru Guide to Marketing)评为全球营销战略领域62位大师之一。

内容简介

在2008年1月寒冷的一天,我正坐在瑞士苏黎世机场等候登机,这时,我突然听到类似U形潜水艇声呐的声音。它来自我的口袋。 嗡嗡嗡,嗡嗡嗡。 那是我的手机。我把它从口袋里掏出来,按了一下绿色按钮。“拉斯……”,我对着电话说。另一端的声音来自我的一个朋友,他所说的话听起来令人惊恐: “拉斯,我刚从银行研讨会出来。他们是我见过的最悲观的人。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他们是真正地感到担忧——我想你应该知道。” 他所提到的研讨会是在苏黎世举行的年度预测研讨会,它通常在苏黎世湖畔著名的酒店举行。我和朋友们每年都去参加这个会议,因为它非常好。但这次我有事没能参加。 我的朋友在电话中说的话并不出人意料。事实上,我已经卖出了很多股票,并在2007年年底卖出股指期货以对冲其余的股票。但他说的话还是让我担心。我们聊了一会儿就挂断了电话。飞机尚未准备就绪,所以我静静地坐着思考了一会儿。“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它很有可能发生,那么我可不想因此惹上麻烦。”我想。问题在于我投资了大量的私募股权,不可能轻易地卖出,而且我已经承诺要追加更多投资了。我也投资对冲基金和小盘股,不可能很快就脱手。在登机之前,我打电话给经纪人,卖出了更多的股票期货。 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卖出更多股指期货。接下来的金融崩盘甚至比我担忧的还要严重,而且可能比几乎任何投资银行家所能想到的都更严重。这是我一生中的投资低谷,尽管我有先见之明,但由于过早地清空了我的对冲头寸,我的股票净值在后期下跌了。 那么,那次危机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说它源于2007年爆发的经济泡沫。然而,即使有些市场顶部过高,我个人也不愿意用“泡沫”这个词来描述它们。在我看来,2008年年初的美国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并非高得离谱。 有些人把这次危机归咎于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还有一些人说,这是一个传统的经济周期事件,这显然是事情的一部分。那么,让我们先从这个方面着手吧。 只顾展望未来而不考虑经济周期是很危险的。之所以这么说,具体有三个原因。第一,经济周期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巨大,所以发展到未来阶段,也可能对其他事情产生影响。第二,经济周期的行为取决于创新和通货膨胀的长期趋势。第三,人们经常把周期与趋势混淆,如果能够真正理解这二者,有些风险就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将在下文详细阐述我认为每一个投资者和企业家都应该知道的事实。 经济周期主要源于一些被称为“番茄酱效应”的现象。“番茄酱效应”就是当你持续拍打番茄酱瓶时,开始一点儿都流不出来。然后,突然,从瓶里倒出来的番茄酱又太多了,远远超出你的需求,类似的效应通常会发生在三个不稳定的经济领域:? 存货 ? 资本支出 ? 房地产 存货是其中最容易预测也最简单的。如果在当代经济正常发展的过程中,截取任一时点进行观察,可能就会发现存货大约构成了年度GDP(国内生产总值)的6%。以下是我们对存货周期变化规律的详细阐述。 (1)在衰退的最后阶段,存货低于正常值,因为公司已经有一段时间不生产任何产品了。 (2)随着需求的回升,公司被迫增加存货。这一追加过程增加了新的订单,从而给经济带来额外的刺激。 (3)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许多公司都试图将存货水平提高一些,但由于销售订单增长得更快,它们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补充存货。此外,随着经济的增长,存货的交货期越来越长,这可能会迫使公司订购超过真实需求量的存货。 (4)最终,公司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存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工厂的订单就会降至零,突然间,很多经理开始担心他们实际上做过了头,现有的库存太多了。因此,他们会暂时停止订单,而存货驱动的周期会随之下降。 存货波动倾向于创造一个温和的经济周期,四五年循环一次,这使之成为最短的经济周期。存货周期很短的一个原因是,存货很容易被订购,而且到货相当快(在经济繁荣时期会慢一些)。存货里没有核反应堆或摩天大楼, 相反它们往往是那些更小或更简单的产品,如螺丝钉和螺栓、原材料,或者是剃须刀、真空吸尘器和几箱酒之类的简单产品。如果一个经济体在深度衰退中收缩5%,那么实际上仍然有95% 的资金流动,所以公司可以很容易减少它们的存货。现实情况是,一旦企业在经济衰退初期感到恐慌,开始了去库存的过程,通常9~12 个月,存货就会降至几乎为零,这就是存货周期较短的真正原因。 第二个经济周期的驱动力是资本支出,它投资于如装配线、卡车、包装机械和计算机等机器和设备。资本支出在现代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为9%~10%,其在高增长的新兴市场所占的比重更高。 为什么资本支出会导致经济波动?当经济增长时,公司会在一段时间内决定提高生产能力,因此它们会订购更多的设备。这在固定设备供应商中创造了一个繁荣,它们需要增加产能,因此也会订购更多的设备。换句话说,繁荣是自馈式的满足。最后,当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产能时,订单量减少了,许多供应商现在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订购了太多的设备。于是,销售额开始下降,甚至越降越低。这种“番茄酱效应”与存货现象非常类似,但它的发展速度较慢,因为固定设备比存货更复杂,因而其生产所消耗的时间也更长。资本支出周期之所以更长,是因为资本支出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更大,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这两个方向上的过剩都将变得更糟。资本支出周期平均每9~10年就会出现一次衰退。 资本支出周期的严重性绝不是说说而已,从2000年到2003年的信息技术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最具破坏性的经济周期是由房地产市场的内在波动性造成的。在典型的发达经济体中,住宅建设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左右,商业地产建设约占3%。其中大约一半花在修缮和维护上,一半花在新建工程上。其中也许有20%是由政府出资,因此相当稳定,其余部分则是私人的,就是在这里出现了这种令人讨厌的周期。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每个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18~20年。房地产市场崩溃之后,几乎不会有任何新的建设活动。因为人们太害怕,既然购买现房的价格远低于重置成本,那又何必去建新的房子呢?此外,很大一部分开发商正处于破产阶段,难以获得开发新项目所需的资金,开发商或买家将不得不拿出高额的预付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需求最终赶上了未售出的房产的供应量。房地产价格开始上涨,一段时间后,置换就会变得有利可图。开发商现在开始寻找新的土地,起草项目方案,获得建设许可,并开始建设。当然这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市场继续改善,不少投机者也加入这一竞争行列。此外,许多私人投资者可能会决定购买第二套房子,部分原因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同时也期望这将是一项好的和安全的投资。 当新的房产以极少数人可以承受的价格大量供应的时候,资产周期达到了最后的高潮。现在销售变得困难,出现了价格下跌和交易量下降。在销量下降大约一年之后,价格也开始下降,这一过程会持续3~4 年。 正是在这个阶段,许多银行惊恐地意识到,它们放贷的一些投机者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由于每个投机者通常都向几家银行申请贷款,因而放贷者得出结论,最后一家收回贷款的银行将遭受损失,所以他们争先恐后地“挤兑”客户。 由于房地产价格现在正在下降,其损害从高杠杆的投机者蔓延到建筑商、经纪人和各类房地产业主。随之而来的是破产,而那些给自己加了10 倍杠杆的贷款人通常不得不接受巨额的损失。一些实力较弱的银行很快就到了破产边缘,危机的早期阶段是银行挤兑客户,而现在是客户挤兑银行。实力较弱的那些金融机构很快就屈服了。受破产风险和资产价值下滑的影响,现在银行将切断对所有行业的贷款,由此导致整体流动性收缩,这种收缩即使没有导致经济萧条,也将带来严重的经济衰退。 房地产周期已经有超过150 年的历史,并且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都表现得非常相似。但是每个周期都可能与历史平均值大相径庭,典型的情况如下: (1)经济萧条开始:房地产价格下跌和交易量下降的一年; (2)然后是3~4 年的价格下跌; (3)随后几年,交易恢复,价格缓慢上涨; (4)最后是10~15 年的价格上涨期,并在下一次经济萧条到来之前加速发展。 正如我所言,这是历史平均水平,只能这样理解。但是,如上所述,它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在许多不同的国家也是如此。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房地产周期比资本支出周期更为戏/ 8 剧化?毕竟,我们刚刚看到,资本支出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9%,而房地产约为12%。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差距吗? 答案部分归结于所谓的“财富效应”。当房价下跌时,股价也随之下滑, 人们突然感觉到财富减少了很多,这使得他们停止了消费。房地产价格下滑之所以如此糟糕,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其他可变价格资产都由非杠杆投资者(如养老基金)所拥有,而房地产市场却依赖两层杠杆。第一,房地产所有者通常已经为此借入很大一部分资金。第二,贷款给他们的机构本身的杠杆率通常在10 倍左右(不包括资产负债表外的活动,我们将在后面介绍)。 1. 经济学领域永恒不变值得探讨的话题——周期。如作者知名的那本《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书名,“周期性”是经济学、金融学领域永恒不变的话题之一,我们将这本书的书名确定为“逃不开的经济周期2”不仅仅是因为两本书都是作者对“周期”话题的探讨,更重要的是两本书在内容上一脉相承的关系。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写的更多是理论、历史和投资现实,而这一本则是在“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类发展的大视角看待趋势、风口和投资机会,是对上一本书内容的延伸和发展,重点分析了与我们的当下和未来都息息相关的十大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非常贴合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并在趋势里发现下一次牛市可能出现的时间、领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2. .内容超出经济学本身,融合人文、历史、技术各个方面的故事和知识点,内容扎实,可读性强。现代社会,经济学无处不在,所以作者也没有单就经济说经济,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超级趋势里看待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人口增长、贫富差距、女性解放到新兴市场的发展历程再到当下人类每一次的前沿探索,从家门口超市里的大宗商品,到地缘政治、冲突陷阱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影响,每一位读者都会从中获得有关金融理财和幸福投资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