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年(百岁寿星访谈)

颐年(百岁寿星访谈)
作者: 编者: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出版社: 科技文献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68
折扣购买: 颐年(百岁寿星访谈)
ISBN: 978751892147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翟老和我们讲了很多创业的故事,并对浙江麻纺 织厂生产的麻袋质量颇为自豪。 新中国成立之初,翟翕武被任命为杭州市军管会 工业部企业处处长,办公地点在杭州梅花碑的国民党 省政府旧址。 解放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浙江的实际情况是 资源很少,没有丰富的矿藏,不适合发展重工业。浙 江蚕丝、棉、黄麻多,可以先发展这个,时任省委书 记谭震林一锤定音。 当时部分省份还没有解放,部队调动多,粮草要 跟上,装军粮的麻袋奇缺。谭震林就提出,浙江有黄 麻,可以先搞一个麻袋厂。1949年底,军管会决定在 杭州创办麻纺织厂,专门生产麻袋。谭震林亲自出马 ,与上海方面联系,搞到一套闲置的麻纺织设备,指 派翟翕武主持建厂。 翟老记得很清楚:“这套设备是英国产的,共有 纺锭1616枚,织机74台。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下了 命令,这套设备不能留给共产党,一定要运到台湾。 管这套设备的有两个工程师,一个叫陈继善,一个叫 罗高华,都是留美回来的,他们表面上答应,但就是 拖着不办。刚开始国民党还催得很紧,但后来都抢先 跑了,就没人管了,设备就留在了上海。” 翟翕武带着人到上海接收设备,一看傻眼了。这 套搁置在上海第五棉纺织厂仓库的纺织机,锈迹斑斑 ,零件东缺一个、西缺一个,根本没法用。“当时中 国还没有一家厂能够生产纺织机成套零部件的,都只 是敲敲打打,搞点简单维修。”翟老说。 于是,翟翕武派出4名经验丰富的机械工人,到 上海各机械厂去收集、配齐零部件。他自己则领着被 聘为麻纺织厂总工程师的陈继善跑遍上海、无锡,考 察相关厂家技术实力,洽淡纺织机零部件生产、维修 事宜。“陈继善原来是美国别克汽车厂的工程师,水 平很高,他转了一圈后,心里有数了,这套纺织机在 上海可以搞起来。我们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这家厂 做滚桶,那家厂做齿轮,然后由陈继善负责总装。” 翟老回忆道。 建厂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拱宸桥以北正好有块 过去的日本租借地,有800亩土地,我说那正好,就 在这里建麻纺织厂。负责厂房设计和建设的工程师叫 汤富圻,这个人之前是国民党上海扬子建筑公司的总 工程师,很出名的,思想也很进步。厂房由浙江建筑 公司负责盖,盖得很快,8个月就盖起来了。同时设 备也搞好了,拿回来试车,一次成功。”翟老高兴地 说。 1950年8月1日,浙江麻纺织厂正式投产运行,当 年就生产麻袋59.45万条。“此前一些民族资本家等 着看笑话,说你们共产党打仗可以,搞建设不行,要 在这么短时间里建麻纺织厂不可能。结果我们8个月 就建成投产,成为浙江解放后的第一家大型企业。” 翟老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