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迷思:身体、自我与世界
作者简介
?杰瑞米?D.朱厄尔(JeremyD.Jewell)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分校教授,临床儿童和学校心理学研究生项目负责人。 ?迈克尔?I.阿克塞尔罗德(MichaelI.Axelrod)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人类发展中心负责人。 ?米切尔?J.普林斯坦(MichellJ.Prinstein)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系杰出教授。 ?斯蒂芬?赫普(StephenHupp)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分校临床儿童和学校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
内容简介
迷思1青春期在18岁结束 迪士尼(Disney)通过讲述公主与女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电影帝国。以电影《长发公主》(Tangled)(Conli,Greno,& Howard,2010)中的长发公主乐佩(Rapunzel)为例,她在18岁生日前夕离开她的庇护塔,进入一个既危险又让人着迷的世界。“走出你的安乐窝,去冒险吧。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她一边说着,一边借助长长的金色头发爬下了高塔(Conli et al.,2010)。电影接下来讲述的便是长发公主乐佩从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阿拉丁》(Aladdin)(Clements & Musker,1992)中的茉莉公主(Jasmine)是15岁,《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Musker,Ashman,& Clements,1989)中的美人鱼爱丽儿(Ariel)是16岁,《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Hahn,Trousdale,&Wise,1991)中的贝儿(Belle)是17岁,《睡美人》(Sleeping Beauty)(Disney&Geronimi,1959)中的奥罗拉公主(Aurora)是16岁,《勇敢传说》(Brave)(Sarafian,Andrews,& Chapman,2012)中的梅莉达(Merida)是16岁,白雪公主(SnowWhite)(Disney & Hand,1937)是14岁——她们都是在这个年龄经历了一些成长的体验或事件,标志着她们正经历从儿童期进入成年期的转变。就迪士尼的这些动画角色来说,这种转变包括变得成熟、独立、自信。 迪士尼对这些动画角色在18岁或18岁之前几年的成长经历的描述,与许多文化和宗教传统庆祝青少年成年的年龄不谋而合。在以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的拉丁美洲,女孩子过15岁生日时,家人和朋友往811第一章身体、大脑与心智的发展往会举办一个大型聚会或成年礼以示庆祝,这标志着她们从儿童进入年轻女性的行列。犹太男孩一般在13岁行受戒礼(Bar Mitzvah),女孩在12岁行受戒礼,这既表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认可他们要承担与犹太法律有关的责任,并承认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在北巴芬岛,因纽特男孩一般在11岁或12岁成年,人们预期这个年龄的男孩已经能够展现出狩猎的技能,并具备在北极恶劣天气条件下生存的能力。 学者们惯常认为,工业化社会中,“高中毕业”是当代大多数青少年成年的标志(参见Delaney,1995)。四年受成人监督的教育以毕业典礼为终点,这与许多宗教和部落的成年仪式类似。对大多数美国高中毕业生来说,他们接下来要么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上两年或四年大学),要么找一个单位工作(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6),但不管选择做什么,依惯有观念,他们此时应以成年人的方式行事了。公众普遍认为,18岁是成年的开始。例如,线上杂志《避世者》(TheEscapist)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发现18岁的人最常选择的问题是“青春期什么时候结束”(The Escapist,2015)。 人们通常认为18岁是青春期结束的时间,对此,我们应该不会感到奇怪。一个人到了18岁,法律上就允许他拥有成年人的许多自由,并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例如,在大多数国家,过了18岁生日,男孩和女孩便可以结婚、参军、购买烟酒产品、开拖车、文身、跳伞等。在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案》(Fair Standards Labor Act)将14岁定为最低就业年龄。在大多数州,14岁也是青少年可以在刑事(成人)法庭受审的最低年龄(Office of Juvenile Justiceand Delinquency Prevention,2003)。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在18岁结束”这一迷思既是扭曲的流行文化参照(如迪士尼的公主和女主人公)促成的,也是州和联邦政府的法规推动的。 催生这个迷思的另一个根源是,人们都想找到简单的答案。人类912青春期的迷思:身体、自我与世界相信,重要问题的答案都是直截了当的,没有灰色地带。对人类和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来说,青春期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是一个身体成熟和性成熟的时期,是获得成年所需技能的时期,是独立于父母的时期,是改变与同龄人社会关系的时期。相比之下,不那么明确的是,青春发育期何时结束,成年期何时开始。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行为研究已发现,人类通常会回避模棱两可的事情,或者会回避自己对不确定事件的主观感受(Frisch & Baron,1988)。或许,相信成年期从18岁或18岁之后不久开始,而不去考虑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或承认这个问题没有直截了当的答案,要让人欣慰得多。 那么,青春期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呢?曾有研究者提出,青春期的界限就是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开始于13岁,到19岁结束(Steinberg,2011)。在20世纪,研究表明,身体成熟(如发育)开始得更早(Settersten,Furstenberg,& Rumbaut,2005),与大约200年前首次收集的数据相比,月经初潮(menarche)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Steinberg,2011),由此可以推断,青春期的跨度大大增加了。不过,许多当代青少年发展研究者建议,在理解青春期何时结束这个问题时,要审视那些代表青少年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生物性标志和社会性标志,而不是仅仅考虑年龄这个因素(如Arnett,2000)。从生物学上讲,有三个与荷尔蒙(hormone)有关的事件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参见Blakemore,Burnett,& Dahl,2010)。性腺功能初现(gonadarche)往往先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然后触发雌激素(estrogen)和睾酮(testosterone)的产生,这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肾上腺功能(adrenache)通常在性腺激素分泌之前出现,先触发雄激素(androgen)分泌增加,继而促使第二性征发展。第三个与荷尔蒙有关的事件是一种生长陡增的现象(a growth spurt),这会导1013第一章身体、大脑与心智的发展致身高、体格的变化。这三个事件中,只有性腺功能初现有明确的目的,即发展生殖能力,但个体之间在这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导致很难将某个特定的年龄确定为青春期正式结束的时间。 对于青春期何时结束这个问题,另一个不同的生物性标志或许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答案。有研究者发现,人类的作息形态(chronotype)或昼夜节律的行为表现(即生物性睡眠模式),女性在19.5岁之前,男性在20.9岁之前,一直呈上升趋势,随后,在接下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便开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Roenneberg,Wirz-Justice,& Merrow,2003)。换言之,人类从10岁左右开始变成夜猫子,一直到20岁,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成早起者。睡眠时间的变化可能不大,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人晚睡(晚起)或早睡(早起)的总体趋势似乎有所不同。有趣的是,鉴于二者都与生物学有关,作息形态的变化往往与青春期的变化相对应(这一点或许也并不奇怪)。女孩普遍比男孩先发育,这一点在作息形态中也可以观察到。虽然研究没有排除其他与作息形态相关的因素(如行为、环境方面的因素),但一些数据很有说服力地表明,睡眠模式(sleeppatterns)的改变可能意味着青春期的生物性终点是20岁左右(Roenneberg et al.,2004)。 那些代表青少年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社会性标志比生物性标志主观得多,但在关于发展的文献中,它们同样重要。从社会的视角看,青春期的结束与个体对稳定的成人角色的认识相一致(Choudhury,2010)。具体而言,社会性方面的转变通常包括经济上变得独立,离开家,完成正规教育,找一份全职工作,结婚生子(Melgar&Rossi,2012)。研究发现,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这些转变发生的时间较晚。例如,50年前,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2岁,女性为20岁(Arnett,2000)。2016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分别1114青春期的迷思:身体、自我与世界为近30岁和近28岁(U.S.Census Bureau,2017)。此外,女性生第一个孩子的时间也从1970年的21岁多一点增长到2014年的26岁多(Mathews & Hamilton,2002,2016)。总而言之,人们结婚的时间晚了,生孩子的时间也晚了,而这很可能会改变青春期结束和成年期开始的社会性标志。 其他研究则表明,今天的年轻人与前几代年轻人相比,很可能存在更显著的不同。一些跨越数十年的大规模调查,以及对23岁这一代人的经济独立性指标(如有一份全职工作,还在上学,离开家,接受经济资助)的比较研究,让我们看到一些有趣但或许并不会觉得奇怪的结果。具体而言,所有指标都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年轻一代在经济上不那么独立(Steinberg,2014)。例如,与1976年和1977年的高中毕业生相比,2002年和2003年毕业的23岁一代中有更多人还在上学(比例分别为33%和20%),有更多人接受父母的经济资助(比例分别为67%和30%),独自生活的人更少(比例分别为50%和67%),每周工作时间超过35小时的也更少(比例分别为60%和75%)。对25岁一代的调查发现,这些差异同样显著。与年长的一代(即毕业于1976年和1977年的25岁一代)相比,较年轻的一代(即毕业于2002年和2003年的一代)中经济上不依赖父母的较少(比例分别为67%和75%),独自生活的较少(比例分别为不到67%和高于75%),全职工作的较少(比例分别为70%和80%)。 这些数据与其他数据一致,表明很多年轻人在18岁之后还没有安定下来。例如,20—29岁的年轻人更换住所的可能性比15—19岁的人多3倍,比30—34岁的人多2倍(Arnett,2000)。成年后的一个共同的社会性特征是建立一个永久的居所,但从数据来看,至少就他们的居所而言,定居下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此外,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每代人对其雇主忠诚度的逐渐下降,现在的年轻人更换工15第一章身体、大脑与心智的发展作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频繁(Tolbize,2008)。领英(LinkedIn)最近的一份报告(Berger,2016)发现,2006年至2016年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5年内平均换3份工作。1986年至1990年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10年内平均更换2.5份工作。学者们声称,19—30岁这个时期表现出许多人口学变化,其中包括居所和工作单位的变化(Arnett,2000)。 这些数据表明,一个人要到年龄较大的时候才会承担起那些通常与成年人相联系的角色和责任。而且,个体要到年龄较大的时候才会在经济上独立于父母,包括完成高等教育、找一份全职工作,以及居住在离父母较远的地方。总之,当我们考虑到人们普遍认同的这些社会性标志就会发现,将18岁定为青春期结束的时间似乎并不合适。不过,也有人可能认为,这些社会性标志已经过时,或者说,按照今天的标准已不那么重要。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发展心理学家杰弗里?詹森?阿内特(JeffreyJensenArnett)询问了青少年(13—19岁)、年轻人(20—29岁)和中年人(30—55岁)对“从青春期进入成年期的转变”的理解(Arnett,2001)。阿内特发现,承担责任、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在不受父母或他人影响的前提下确认自己的个人信念与价值观、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对这三个群体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他还发现,虽然这三个群体在“经济上独立于父母”这一项上的评分都很高,但上述其他社会性标志(如找一份全职工作、完成教育、买房子、结婚、至少生一个孩子)的评分低于生物性标志(如为人父或生孩子的能力),也低于法定的/时间顺序上的(满18岁或21岁)转变时间。在总结他的发现时,阿内特说,“强调独特个性的标准被评定为最重要的一项,特别是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决定自己的个人信念和价值观的性格品质”(Arnett,2001,p.142)。那么,年轻人是否觉得他们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呢?阿内特在同一项研1216青春期的迷思:身体、自我与世界究中发现,86%的中年人(30—55岁)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而年轻人和青少年中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的比例分别是46%和19%。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有50%的年轻人在报告他们有关成年的信念时,赞同“某些方面是,某些方面不是”这一项。 你需要知道的 青春期与成年期之间不可能存在一个通用的年龄界限。相反,我们最好认为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转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而这从理论上讲正是青春期代表的含义。“青春期”(adolescence)这个词来自拉丁语中的动词“adolescere”,意思是“长大成人”。青春期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时期。这个时期受许多变量的影响,如果给这个过程限定年龄,就会错过这个发展时期的要领。此外,这个过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存在个体差异。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的框架。例如,正如阿内特(Arnett,2001)提出的,我们最好将青春期之后的时期(19—25岁)视为成人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他认为,这个时期与青春期、成年期都不同。或许我们不应再将青春期概念化为一个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期,而应将它视作一个发展时期,其特征在于:个体的生物性、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会在这个时期发生巨大变化,从而为进入成人初显期作好准备。因此,成人初显期描述的是青春期之后、成年中期之前的那段时期。正如学者杰奎琳?阿诺(Jacqueline Arnone)所写,“25岁似乎是另一个新的18岁”(Arnone,2014)。 研究清楚地表明,与他们的父母在他们这么大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中愿意承担成年人责任(如经济独立、结婚、生子)的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要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比前几代晚进入成年期的原因。研究青少年发展的专家劳伦1317第一章身体、大脑与心智的发展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赞同人们普遍接受的有关这个问题的若干假设,但这些假设不一定得到可靠科学研究的支持。例如,成年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懒惰、自私、骄纵”(Steinberg,2014,p.60)。此外,媒体还给现在的年轻人贴上“自以为是”(entitled)的标签,认为他们生来就过着享有特权的生活,生来就享受着特殊待遇(Greenbergerm,Lessard,Chen,& Farruggia,2008)。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比前几代享有更多的权利,因为过去30年的研究发现,“自私”(selfishness)方面的变化与年龄有关,而与代际没有大的关系。例如,现在大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与10年、20年前的大学生是一样的。不过,研究者在分析不同代际者之间的差异时发现,这些年轻人比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更以自我为中心(参见Roberts,Edmonds,& Grijalva,2010)。 由此可以看出,那些试图回答“为什么年轻人进入成年期的时间变晚了”这一问题的尝试都没有理论依据。有证据支持的理论是怎样的呢?斯坦伯格(Steinberg,2014)提供了一个关于大脑发育的最新研究。对青少年大脑结构的研究证实,与注意、风险和回报评估、自我控制相对应的大脑区域在18岁以后还会继续发展(参见Yurgelun-Todd,2007)。而且,在这段时间,大脑变化带来的认知能力的变化会逐渐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总而言之,青春期的延长或者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出现(即成人初显期),可能与大脑的发育,以及成功进入成年期所必需的重要技能的出现有关。 对那些正在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人,以及那些家里有正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孩子的父母来说,理解有关这一发展阶段的研究和当前的科学思考非常重要。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二。第一,可以缓解他们对“失败的青春期”(failed adolescence)的担忧。也就是说,那些较晚从青春期进入成年期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不成功,更确切1418青春期的迷思:身体、自我与世界地说,他们属于同龄人中较为典型的情况。例如,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一个人25岁后才定居立业。回想一下迪士尼的公主和女主人公,《冰雪奇缘》(Frozen)(DelVecho,Buck,& Lee,2013)中的艾莎(Elsa)在21岁时戴上了皇冠,这可能代表了一个更为典型的成人初显期开始的画面(至少从迪士尼公主的角度看是如此)。第二,没有人会期待一夜之间就发生转变。青春期的经历和学习机会在帮助个体获得成功进入成年期所必需的重要技能方面非常关键。这一点,再加上大脑与此同时出现的巨大变化,标志着一个跨越许多年(而不是几天)的过渡期,也使得长发公主乐佩一天的成长故事看起来就如她用长发逃离城堡高塔一样不切实际。 人们固有的认知倾向常常会带领我们走入真相的误区,对青春期的刻板印象也不例外。本书正式针对关于青春期的固有偏见,纠正人们对青春期的错误理解。本书由50个迷思组成,以可科学实证研究为证据,结合大家广为熟知的流行文化标志,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