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国文化

汉字/中国文化
作者: 韩鉴堂|主编:王岳川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1.92
折扣购买: 汉字/中国文化
ISBN: 9787508527154

作者简介

韩鉴堂,天津市人。天津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师,1985年开始从事对外汉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工作,1994年受国家教委委派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国立大学讲学3年。出版著作:国家汉办规划教材《中国文化》(1994),后被评为“北语对外汉语精版教材”,1999年参展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并有译成维吾尔文的新疆版《中华文化》(2003)面世;国家汉办规划教材支持项目《走近中国传统艺术》(2001);对外汉语言文化教材《汉字文化图说》(2005);五洲出版社“人文中国书系”之《中国汉字》中文版(2009)及英文版(2009)。发表论文十余篇,有多篇获奖。在书籍报刊上发表插图数百幅;版画作品三次入选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画像砖拓片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内容简介

汉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汉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而汉字正是代表单音节的符号。 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那么代表单音节的汉字,自然也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具体说,汉语的句子是由一个个音节构成的,写出来就是由一个个汉字(语素)构成的,即先由字组成词,再由词组成短语,最后由短语和字词组成句子——汉字是句子最小的结构单位,是句子结构的基础。仍以“我在中国学习汉语”这句话为例,共8 个音节,由8 个汉字构成,其中6 个汉字先以语素的身份组成“中国”“学习”“汉语”3 个双音节词,然后组合成介宾结构“在中国”和动宾结构“学习汉语”两个小短语,再组合成大短语“在中国学习汉语”,最后组合成完整的句子“我在中国学习汉语”。很明显,“中国”这个词不是这个句子最小的结构单位,“中”和“国”这两个字(语素)才是。“学习”“汉语”也是这样。这个句子最小的,或者说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我、在、中、国、学、习、汉、语”这8 个汉字(语素)。简单说,汉语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而不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的,因此,汉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汉字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 如果想用较少的字去表现语言中很多的词,那就使用汉字吧,汉字构词能力的强大是超乎想象的。 构词灵活 汉字具有十分灵活的构词能力,几乎每个汉字都能组成很多词语。例如“学”字,放在前边可以组成“学习”“学校”“学生”“学问”“学分”“学历”等很多词语,放在后边也可以组成很多词语,如“自学”“教学”“数学”“讲学”“勤学”“留学”等等;再例如有了“治水”(如“大禹治水”)这种组合,就能说“治山”“治田”“治湖”“治海”“治病”“治安”“治理”“治疗”……不管组合成的是词还是短语,仿佛可以无限地组合下去。汉语只有1300 多个音节,汉字却记录着数万、数十万个词语,这显示了汉字灵活的构词能力。当然,汉字的这种特点会造成大量的同音词语,如“学生”与“学笙”同音、“治病”与“致病”同音、“治理”与“至理”同音,而汉字表意形体所具有的区别意义的能力,是完全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的。还有这种情况,同样的两个字由于组合位置不同,而成为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例如,国王——王国、蜜蜂——蜂蜜、生产——产生、进行——行进、科学——学科、害虫——虫害、黄金——金黄,等等。这些都在说明,在汉语中,可以用较少的字去表现语言中很多的词。 不难看出,汉字这种灵活的构词能力是由汉字本身的表意特点决定的,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中的每个字,都在表现着字本身的意义。一个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就是构成词的那两个字意义的组合。例如“国王”就是国家的王,“王国”就是有王的国家;“金黄”就是像金子一样的黄颜色;“变成”就是变化成为;“注重”就是注意并重视;“增光”就是增加光荣。多音节词也是这样,例如“电视机”就是用电的可视的机器。 汉字灵活的构词能力显示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对于汉语的基础作用。 本书以通俗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简要介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基础知识。它将带领读者朋友在“汉字王国”中做一次轻松而有趣的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