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第二个世纪(精)/博物之旅](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102/15/20191102151019520.jpg)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6.64
折扣购买: 兰花的第二个世纪(精)/博物之旅
ISBN: 9787100176712
詹姆斯?**曼(1811-1**7),是当时*出色的园艺家及兰花学者之一,并曾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植物探索委员会任职,是兰花文化的早期发扬者,也是“低温兰花培育”方面的先驱者,出版了3部兰花方面的书籍,分别是《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兰花》(1845),《兰花的第二个世纪》(1867)和《齿舌兰属兰花志》(1874)。 译者简介:沐先运,博士,副教授。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主要从事植物分类与系统进化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长期开展北京和华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本底调查和保育实践,2017年发现并发表我国兰科植物中**以北京命名、以北京为模式标本产地的*生性兰花——北京无喙兰。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出版《京津冀地区保护植物谱图》等学术著作3部。热爱科学传播和科普宜教工作,在《森林与人类》《生命世界》《大自然》等刊物上发表科普文章多篇。
美洲俯龙兰 Acropera armeniaca 属特征:尊片展开,上部盔状,侧萼片充分向外展开 ;花瓣短小,倾斜,先端截形,半开放;**具爪,与合 慈柱基部结合,具弹性,**3裂,中裂片*小,呈囊状; 合蕊柱圆柱形,具边,基部囊状;花粉块2枚,线状,卷曲 ,花粉块柄线状至钻状,粘盘极小;蕊喙锥形。——附生 兰,总状花序稍下垂,多花着生。 本种特征:总状花序上稀疏地着生多朵花;萼片具细 尖,侧萼片倾斜,**圆形,花瓣分离,比合蕊柱长2倍; **拖鞋状、肉质,**分离,卵形,平展,渐尖,基部 具冠状的小管,急尖。 美洲俯龙兰是奇异的俯龙兰属中*具观赏性的一种兰 花。尽管早在1850年就已经被引进,但直到今年(1865年 )对它颜色的描述仍然是一片空白。沃兹赛维克斯先生在 尼加拉瓜发现了美洲俯龙兰,然后在史蒂芬先生(Stevens )的拍卖会上它被引入到了其他各地区,但目前它仍然极 其稀有。美洲俯龙兰**开花是在奥顿公园,在那里它* 到了精心的照顾。若非如此,恐怕它早就在这之前从我们 的花园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我也从奥顿公园善良的菲 利普·埃杰顿爵士(Sir Philip Egerton)那里获得了标 本。栽培它十分简单省心,但切记要置于环境温度较高的 地方。由于它是一种速生物种,因此就像飞龙兰属 (Gongoras)和堂臂兰属(Stanhopeas)一样,必须每隔 2-3年对它进行一次分盆移植,在夏季的时候它将会繁花满 枝。俯龙兰属中有许多兰花都十分相似,尽管从植物学的 角度讲它们各有千秋,但想把它们都收进你的百花园似乎 又有些不值,这时我们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经过一场激 烈的角逐,贝氏俯龙兰(A.batemanni)和美洲俯龙兰从 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且后者比前者*加光彩照人,植 株各部分也*显优雅。 橙黄垂芳兰 Ada aurantiaca 属特征:花被片闭合,先端展开;萼片近同形,渐尖 ,侧萼片基部稍偏斜;花瓣与尊片同形,但略短;**伸 长,不裂,与合慈柱平行,基部合生;**双膜质,与线 状截形的附属结构合生;花粉块2枚,蜡质、后侧具沟;花 粉块柄短,卵形;粘盘圆形花药膨大,不具冠毛。—附生 *本,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生境与长尊兰属相似;花亭 下有两枚鳞片;花序圆柱状,不分枝,芭片膜质;花黄色 。 本种特征:附生;假鳞茎长约4英寸,略呈圆筒状,锥 形向上生长,**着生1-3枚叶片;叶片宽线形,长4-6英 寸,基部被带红棕色斑点的鳞片;花亭下垂,长8-10英寸 ,具苞片;穗状花序椭圆形,下垂,在本文所参照的标本 中,十分稀疏地着生十朵二列分布的花,花金橘色;子房 细长,棒状,基部覆以披针形钻状的干膜质芭片;花被片 只在上半部分展开;萝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瓣与萝片 类似但*小;**长度近花被片的一半,阔披针形,急渐 尖,顶部着生一片具褶的膜,形状也为阔披针形,长约唇 瓣的一半,边缘中间部分具不规则锯齿;合蕊柱短且壮, 基部正面具凹陷;花帽小,半球形;花粉块2枚,倒卵形, 万般艰难为兰痴,且由这本19世纪的“兰花**”一一道来。 兰花,花中君子也。《孔子家语?卷五?在厄》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国人对兰花的喜爱由来已久,国外对兰花的喜爱亦是如此。18世纪,西方人在世界各地开展了许多的探险活动,一些原本生长于世界各地的兰花被带回了欧洲,19世纪初,兰花的人工培育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得以在温室中欣赏来自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兰花。本书的作者詹姆斯?**曼便是那个时代兰花研究及培育方面的佼佼者,他邀请了当时**的兰花画家费奇,精心遴选并绘制了100幅来自世界各地的兰花,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发现和命名的故事。本书的译者沐先运,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副教授,同时也是“北京无喙兰”的发现者和命名人,其精准的翻译及修订,让这本书的价值得以*好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