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讲考古(穿越时空的文物)

给孩子讲讲考古(穿越时空的文物)
作者: 敬亭山|责编:刘倩倩|绘画:刘瑶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给孩子讲讲考古(穿越时空的文物)
ISBN: 978757361309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亲爱的小读者,你应该 跟爸爸妈妈出去吃过烧烤吧 ? 对于生活节奏快、学习 工作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 用香喷喷的烧烤抚慰自己疲 惫的身心,是一种难得的放 松。尤其在夏天,几串烤肉 配上冰镇饮品,真是好不惬 意。 不过,在享受美食的同 时,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人 类跟烧烤的缘分是从什么时 候开始的呢?为什么人们对 各种各样的烧烤爱得如此深 沉? 想回答这些问题,就要 跟随考古学家的发现,从很 久很久以前说起了。 烧烤的诞生 在几百万年前的蒙昧时 代,人工取火还没有出现, 火只能因为火山爆发、闪电 等自然原因而产生。 作为一种无法控制的强 大力量,火曾经给旧石器时 期的原始人留下太多恐怖的 记忆,所以他们明白了一个 道理:火是危险的,需要远 远躲开。 但是,当他们第一次从 野火的灰烬中捡起烧熟的兽 肉放人嘴里时,就只有一个 感受:太好吃啦! 从此,原始人再也无法 戒除这种对美味的渴望。 可以想象,经过无数次 惊险的失败与尝试,我们的 祖先逐渐懂得了控制火、使 用火,进而学会如何制造火 ,最终结束了茹毛饮血、生 吞活剥的饮食习惯。 在我国的考古发现中, 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址 ,到约70万年前的北京人遗 址,都有用火的踪迹。 考古学家们在这些遗址 里发现了炭渣和被烧过的动 物骨头。经过鉴定可以知道 ,骨头大多来自不同种类的 动物。 也就是说,早在100万年 前,人们已经开始进行烧烤 ,并且食材丰富。 大概就是从那时候起, 那种关于诱人香味和欢乐气 氛的记忆,写进了我们的基 因,并流传至今。 诞生伊始,烧烤大概是 很简单的,只需要把肉架在 火堆上就行。 慢慢地,人们把烧烤玩 出了花样。 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 烧烤的做法有很多种。 有一种比较接近原始状 态,即直接把肉块埋入烧红 的炭灰中,叫作“煨”(wei)。 不过,肉被煨成什么样子全 靠天意,很容易出现外皮焦 了里面还很生的情况。 后来,古人发现可以把 泥浆涂抹在肉上然后再烤, 等到烤熟后把表面的泥壳剥 开,动物的毛也会随之脱落 ,而里面的皮肉在泥壳的保 护下能够保持完好,且肉质 鲜嫩多汁。这个做法叫“炮” (pao),江南名菜叫花鸡就 是炮出来的。 再后来,人们发明了辅 助工具,有大叉子、小扦子 、金属架子,还有烧烤盘。 有了它们,便可以把肉切成 小块串起来烤,既能轻松掌 握火候,又便于随时调味, 这个经典做法也就被保留了 下来,代代相传…… 可以说,从古至今,出 于对美食的追求与热爱,人 类的烧烤技艺一直在与时俱 进。 除了因为美味可口而广 受欢迎外,烧烤在先秦时期 还拥有相当高的地位。 《周礼》记载,在周天 子的食谱中有所谓的“八珍” ,也就是最珍贵的八道菜, 其中居然有四道都属于烧烤 , 《周礼》记载,在周 天子的食谱中有所谓的“八 珍”,也就是最珍贵的八道 菜,其中居然有四道都属于 烧烤,比如炮豚,也就是烤 乳猪;捣珍,也就是烤牛、 羊、鹿、獐子等动物的里脊 肉。 在《诗经》中也能轻松 找到吟诵烧烤的诗句,比如 :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 或献或酢(zuo),洗爵奠 斝(jia)。 醯醢(tan hai)以荐,或燔 或炙。 这几句诗来自《大雅·行 苇》,意思是,陈列筵席请 客坐,授予宾客几和案。主 宾敬酒共畅饮,洗杯献盏兴 致浓。肉汁肉酱请客尝,或 烧或烤滋味好。 P3-8